宁城大地盛开精准脱贫唯美之花赤峰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 / 2017-05-18 16:36

宁城县黑里河镇党员干部与山神庙村贫困户张云荣(右二)商讨建设乡村旅游农家乐事宜。

宁城县三座店镇贫困户喜迁新居。

宁城县扶贫办干部与温室育苗技术人员交流经验。

宁城县小城子镇扶贫干部深入贫困户温室大棚进行西红柿种植技术指导。

宁城县小城子镇扶贫干部与贫困户宁海成(中)一起研究果树栽植技术。  

宁城县61.5万各族人民和着精准脱贫节拍,一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战役在老哈河畔、七老图山脚下全面打响。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送到贫困户心窝里,巍峨的“辽中京”大明塔见证了宁城县广大人民群众脱贫攻坚的辛苦与智慧。

明确靶向,群策群力,真正扶到点上。敢于碰硬,挖掉懒、病、学等致贫穷根,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强劲,贫困户参与设施农业、林果产业、乡村旅游等多项脱贫活动热情高涨。

“心无旁骛、专心抓脱贫攻坚是我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家事,我们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精准安排项目,精准使用资金,精准到户措施,2016年有5996名贫困群众在娘家人帮助下告别贫穷,过上幸福生活。”5月15日,在宁城县汐子镇齐家营子村脱贫攻坚设施农业温室大棚里,该县县委书记张恒说。

精准脱贫扎根4305平方公里“辽中京”大地,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扶贫蓝天计划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无缝链接县域经济繁荣发展,创出了响当当的“宁城”蔬菜、“宁城”林果品牌,“宁城”品牌系列产品名扬塞外。脱贫增收大道上,五个一批、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枝繁叶茂,产业、旅游、健康、金融、社会扶贫收益颇丰。宁城县扶贫亮点频闪,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亮丽风景线。

辽阔壮美的宁城大地盛开“沐浴党的政策阳光雨露,脱贫攻坚升级林果飘香;扶贫一线党员冲锋在前,精准脱贫节拍铿锵有力;扶贫事业快车全力提速,幸福工程温暖百姓心窝”唯美之花。

画卷一:

沐浴党的政策阳光雨露

脱贫攻坚升级林果飘香

沐浴党的惠民政策阳光雨露,宁城县勇于开拓创新,在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赤峰市扶贫办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驻宁城县脱贫攻坚督导组和赤峰市驻宁城县脱贫攻坚推进组的关怀指导下,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营造了浓郁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取得了脱贫攻坚一个又一个胜利,设施农业、林果产业、红色旅游、健康生活等扶贫事业喜结累累硕果。

扶贫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贫困户宁海成的果园位于小城子镇绵延40余里红色旅游果树观光采摘带上,望着长势喜人的苹果树,宁海成脱贫致富的喜悦涌上心头。温室蔬菜产业、林果产业扶贫让许许多多像宁海成一样的贫困户奔上幸福之路,该县脱贫攻坚全面升级,“宁城”品牌蔬菜、苹果香飘塞外。

该县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1986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贫困县,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贫困县,2002年和2011年两次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目前,该县有贫困村98个、革命老区村77个。现有贫困户1.1万户、2.9万人,占赤峰市贫困人口的15.5%。这些贫困村多数处在西南部、北部的高寒山区、石质山区和国有林区,地域偏僻,信息闭塞,由于受到所处地理区位、自然状况等因素制约,大部分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仍然处于较贫困状态。以种养为主的农牧业结构产业化程度较低,没有稳定的增收项目,致富渠道较窄。

“面对这些困难,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优质服务工作重心下移,常年驻扎在脱贫帮扶第一线,当好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娘家人贴心人,转变贫困户增收观念,千方百计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细化扶贫服务举措,将扶贫惠民政策送进贫困户家中、送到贫困户心窝里。”5月16日,该县马占国县长说。

情满扶贫路。将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面貌、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党委、政府年度工作重要内容,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优先倾斜贫困地区。从浅层次的送米送面转变到深层次的产业、科技、智力、文化“立体式”扶贫,科技人员走村串户对贫困户优先帮扶指导,手把手传授温室蔬菜、果树经济林、玉米膜下滴灌等多项新技术。

党群鱼水关系深厚,党委服务重心下移,接地气,促脱贫。选优配强村党组织负责人,精准选派98名贫困村第一书记,非贫困村由所在乡镇街道派驻第一书记,派驻村第一书记达307名。实行县、乡镇街道两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县党政等领导班子成员都有包扶的贫困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98个贫困村。

“服务周到,发改、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群策群力,对脱贫项目实行联动会审集中研究论证,严把选项关、可研关、审批关、实施关、验收关和管理关,提高了扶贫项目质量。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勇挑重担,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全力做好协调服务管理。县直各单位以及各个乡镇街道将扶贫纳入年初工作计划,建立扶贫开发评价体系和综合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列入对镇乡街道党委、政府和县直部门年度综合评价的依据,将包扶工程项目科学分解落实到位。”5月16日,该县常务副县长杨中新说。

思路清晰。该县县委、县政府经过先后六轮征求意见和研究讨论,针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瞄准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中的短板精准发力,制定了以“9719”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施策指导意见,因户因人施策。“9”即产业发展、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新型主体带动、教育助学、健康扶贫、危房改造、金融扶贫、社会保障兜底9个分类施策政策,“7”即瞄准设施农业、养殖业、林果业、乡村旅游业、服务业、加工业和农机作业7个产业,制定了日光温室、冷棚、肉牛养殖、肉驴养殖、母猪养殖、生猪养殖、果树经济林等19大类菜单,由贫困户自己按单点菜,选定项目,满足意愿。

精准产业扶贫,握紧稳定脱贫把手。依托县域经济发展产业优势,引导贫困户向设施农业、养殖业、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靠拢。预计到今年年底,该县贫困户将新建日光温室1.9万延长米、冷棚46万平方米,栽植果树经济林3000亩,新购入牲畜2.6万头(只),6672户贫困户受益产业脱贫,产业扶贫奠定了广大贫困户稳定脱贫基础。

画卷二:

扶贫一线党员冲锋在前

精准脱贫节拍铿锵有力

“抓党建、促脱贫”互促互动,县乡村上下联动,党员与贫困群众心贴心,激活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氛围浓郁。

党员干部在脱贫一线冲锋在前,推进脱贫攻坚战役从汐子镇齐家营子村脱贫温室大棚到三座店镇贫困户易地搬迁现场,到小城子镇红色旅游苹果采摘园以及黑里河镇旅游休闲度假农家乐院落里,都有这些“指战员”驻扎贫困村帮扶脱贫的身影。

广大党员干部结对包扶贫困村,贫困户琐碎家事写在了帮扶干部的民情日记里,小城子镇的贫困户脱贫台账上记载着八家村、柳树营子村等贫困户栽植果树脱贫增收的点点滴滴。

对第一书记实行双向目标承诺管理,结合贫困村实际情况和下派干部自身优势特长,对下派期间服务目标、主要内容、保障措施和完成时限等分别向下派单位和任职村党员干部作出双向承诺。

承诺“落地有声”,定期组织开展了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专题”教育,党员带头解放思想、带头转变观念、带头掌握技术。在贫困地区涌现出一批党员示范户、示范村,党组织和党员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共同致富忙起来。

脱贫攻坚节拍铿锵有力。在98个贫困村中建立各类专业党支部29个、党小组81个,党组织创办、党员领办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61个,党员经纪人350名。

针对性强,发挥产业发展优势,一对一帮扶贫困村。选派懂经济、知政策、有技术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各帮扶责任人开通了“帮扶通”,实现了帮扶工作定位管理、收入监测、民情记录“三位一体”。2016年,对贫困户进行全覆盖式走访,召开各类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民情分析会195次,为贫困村党员讲党课116次,收集梳理各类意见建议4000余条,办好事实事1200余件。

党员与贫困户心贴心,2200余个“党群共富联合体”遍布贫困村,思想上互相沟通,学习上互相促进,生活上互相关心,技术上互相交流,资金上互相融通,物质上互相援助,销售上互相帮带,信息上互相提供,劳动力上互相串用。

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致富中作用凸显。大明镇、一肯中乡等乡镇组织贫困户以土地和农机具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贫困户既得到土地分红收入,从农活中解放出来的富余劳动力,又能从事其他产业增收。汐子镇、五化镇、天义镇、八里罕镇等乡镇扶贫涉农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成立专业扶贫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三方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体,贫困户增收渠道拓宽。

画卷三:

扶贫事业快车全力提速

幸福工程温暖百姓心窝

贯穿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全域旅游、社会和谐事业等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电商、旅游促脱贫项目发展迅速,发展电商扶贫服务站3处,发展电商扶贫示范店40家,覆盖贫困户800户。结合易地扶贫搬迁,今年拟建占地24亩的电商扶贫产业园,新增电商扶贫服务中心一处。打造旅游扶贫重点村4个,在精品旅游线路和主要交通沿线规划建设4条农业观光产业带、4条休闲旅游产业带。

扶贫幸福工程温暖百姓心窝,扎实有效的扶贫“酿造”出老百姓幸福甜蜜新生活。三座店镇西沟村三组三岔沟自然村11户贫困户,整体从自然条件恶劣的山沟沟里搬迁到镇政府所在地有集中供热的兴隆小区楼房上,在兴隆小区2号楼2单元韩国志家,老韩激动地说:“俺们做梦也没想到能搬进干净整洁的楼房里,镇政府还帮助我们建设温室大棚,搬进新居后,还能靠种植温室蔬菜水果增收致富。”

“国家好政策能致富还能‘治病’,好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5月12日,汐子镇齐家营子村隋海清在温室蔬菜大棚里喜滋滋地说。前几年老隋在外地打工因劳累过度得了肝炎不能干重活,2016年县镇村帮他建了占地面积3亩的温室大棚,如今,大棚里的茄子长势喜人,从年初到现在已经卖了7万多元,老隋从过去羡慕别人家里富有,现在自己靠国家惠民政策致富,腰杆挺起来,肝病也痊愈了。

扶贫事业快车全力提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全力服务贫困户。对扶贫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启动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助推健康扶贫工程,抽调乡村两级医护人员625名组建签约服务团队395个,对精准扶贫对象全面实施“一对一、面对面”签约服务。构建从幼儿、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到贫困学子就业的“一条龙”帮困包扶机制和到校、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安心上学。

扶贫工作扎实开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了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布局,设施农业、避灾农业蓬勃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以节水灌溉和饮水安全工程为重点的贫困地区水利建设项目,将甘甜的幸福水引入到贫瘠的山坡上,扩大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和保灌面积,让贫困山区的广大农民告别了饮水难、靠天收成的历史。

扶贫改善了农村面貌。近年来,该县增加贫困山区的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财政支出,实现了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公共财政全覆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交通环境,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危土房改造,新建和改造贫困地区幼儿园,改扩建乡镇卫生院贫困村卫生室。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延伸至贫困户家中,农村电网改造的线路“翻山越岭”,温室蔬菜大棚等涉农脱贫产业电力供应充足。邮政服务、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业务,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如今,大多数的农民坐在家中轻点鼠标,网上销售农副土特产品,成了平常事。

勤劳智慧的宁城县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拓宽脱贫攻坚新渠道,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事业成绩斐然。人间仙境,魅力黑里河等旅游景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沐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温暖阳光,宁城县“扶贫快车”提速,各项扎扎实实的扶贫工作,赢得了贫困户赞誉,受到了上级领导好评。

(本版图片由李广友、韩晓伟、胡晓明、宁烨、范德荣提供)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