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综述锡林郭勒盟

/ / 2017-05-09 18:01

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 ——锡林郭勒盟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综述

编制《锡林郭勒盟全域旅游规划大纲》《锡林郭勒盟“十三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绘制了引领全盟旅游发展的路线图和施工表;

重点实施元上都遗址保护展示、多伦县生态旅游度假区等15个盟级旅游重点项目,增强文化旅游业发展动力;

西乌珠穆沁旗、多伦县等地举办冬季那达慕,正蓝旗举办“浑善达克”春季那达慕,太仆寺旗举办杏花旅游文化节,推动“一季游”向“四季游”转变……

去年以来,锡林郭勒盟以全方位扩大开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为主线,在加强制度供给、项目供给、产品供给上持续用力,打造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格局,促进旅游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良好环境是发展的保障。锡林郭勒盟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来培育,出台旅游项目优先办理建设用地、投资超亿元旅游项目优先扶持等政策,设立5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各类资本要素向旅游业集聚。建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管机制,组织旅游、工商、卫生、质监、商务等部门对旅游市场实行常态化监管,聘用社会监督员对旅游从业机构进行监督。依托锡盟大数据产业,开工建设智慧文旅服务中心,打造集旅行社、餐饮、酒店、景区、交通、票务等数据为一体的智慧文旅服务平台。依托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智慧城市建设,打造贝子庙、蒙古汗城、恐龙地质公园等智慧旅游景区,提升智慧旅游服务功能。

产业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锡林郭勒盟牢固树立大旅游、大项目、大建设、大发展理念,创新一体开发、资本合作和经营市场工作机制,推动发展全域旅游。改变传统封闭式景区开发模式,整合旅游和土地资源,实现沿线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开发一体化发展。重点打造“元大都——元上都——中国马都”、草原生态民俗文化之旅、“茶叶之路”中蒙俄国际专列游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贯穿全盟的旅游支撑网络,实现道路沿途景观资源与景区系统完美对接。鼓励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参与旅游文化项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目前旅游类项目入选自治区级PPP项目库1个,入选盟本级PPP项目库8个,涉及金额37亿元。坚持把旅游基地创建和重点园区项目建设作为突破口,对主题公园、文化生态保护区等重大项目集中布局、集约发展、集群带动。去年以来,锡林郭勒盟重点实施了元上都遗址保护展示、中国马都广场、多伦县生态旅游度假区、太仆寺旗御马文化旅游园区等15个盟级旅游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3亿元。

锡林郭勒盟还深入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全力推进“旅游+”模式,加强旅游产品供给。深度融合民族文化、地域特色、自然风光,举办了草原民俗风情节、国际游牧文化节、冰雪那达慕等80余项节庆活动,创作了《千古马颂》《驼乡新传》《伊林驿站》等一批精品剧目,《千古马颂》填补了内蒙古马文化驻场演出空白和全区文化旅游高品质融合的空白,观众达16万人次,票房收入1300万元。乌拉盖借助狼图腾影视基地,深耕文化内涵,打响“天边草原”“苍狼故里”“兵团文化”等名片;多伦县结合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举办了国际冰上龙舟大赛、冰雪航空节、汽车场地越野赛等冬季旅游项目,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修订了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制定“牧人之家”旅游点星级评定管理暂行办法,以标准化规范引领服务质量提升。

目前,全盟已建成A级景区18处、星级“牧人之家”91个、星级饭店18家。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加快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积极推出阳光康养、温泉度假、中医养生等产品,建成赛汗塔拉温泉旅游度假区,每年接待阳光康养游客4万人次。推进跨境跨区域旅游合作,打造二连浩特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蒙跨境旅游示范区、中蒙边境旅游试验区。成功举办中蒙俄文化旅游合作论坛,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航空旅游合作协议》。结合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行动等民生项目,强化旅游小镇、旅游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交通可达性、服务便利化等问题,通过发展牧人之家、农家乐等富民产业,推动农村牧区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去年以来,全盟“牧人之家”发展到487家,户均实现旅游纯收入11.5万元。(记者吉漠)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