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千年古驿站的现代转身二连浩特
【核心提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在即,作为欧亚大陆桥和我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二连浩特市干部群众对此充满期待。二连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田永说:“一带一路”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要更加努力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今后5年内,争取把二连浩特市建成向北开放的黄金桥头堡、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沿边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口岸城市和富民安边睦邻的示范口岸。
5月6日清晨6时51分,由郑州始发,满载服装、纺织品等产品的X8205次班列抵达二连浩特,十几天之后,这趟班列将把货物卸至终点站——德国汉堡。
“这趟班列是今年以来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的第108趟中欧班列,全程运行时间约13天左右,运行里程10399公里。”二连浩特火车站副站长张瑞平说。
从古驿站到现代口岸,二连浩特走过了太多风霜雨雪。
19世纪20年代,赶着骆驼的茶商在“叮叮咚咚”的驼铃声中经过一个叫作伊林的草原驿站,走向欧洲。时隔一个多世纪,伊林驿站古遗址旁,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二连浩特,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联通亚欧商道的重要节点城市。不同的是,商道上的行进者不再是驮着茶叶、丝绸和瓷器的驼队,而是铁轨上呼啸而过的中欧班列。
“中国方案”润草原
5月6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二连浩特边境合作区内的远东木业交易中心生产车间,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一摞摞木材整齐地码放在厂房空地上,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刨光、切割木材……总经理陈宝告诉记者,他们在俄罗斯租赁了5.8万平方公里的林区,每年砍伐的木材在这里生产加工后销往国内外。目前,交易中心第二期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引进合作公司20余家,年加工原木量达35万立方米。
“‘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比如,中欧班列开行以来,便捷的铁路运输使运输成本降低了30%,还能把货物直接送到目的地,这让我们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陈宝很有感触。
同在二连浩特边境合作区内落户的鹏顺矿业有限公司将蒙古国的铁矿石运回国内深加工,产品主要销往华北地区各大钢铁冶炼厂,生意行情看好。总经理胡益文说“做铁矿石深加工,二连浩特有口岸优势、政策优惠和区位优势。就拿电价来说,优惠下来,我每年能节省50多万元。”
二连浩特市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成绩喜人:截至3月底,大宗货物进出口实现平稳增长,进出口货运量完成309.1万吨,贸易额40.4亿元,主要大宗货物进口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长;与蒙俄经贸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壮大口岸贸易主体,外贸企业总数已经突破1000家。中欧班列累计成功运行65列,同比增加180%。
二连浩特市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这个“中国方案”。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时提议,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至此,中蒙俄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也成为内蒙古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而作为我国对蒙开放最大的陆路口岸,二连浩特抓住了这次机遇。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强调指出——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在去年召开的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内蒙古用16个字勾勒出全方位开放的新蓝图——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
如今的二连浩特,立足口岸物流经济直接与俄蒙腹地对接,与环渤海经济圈、呼包银经济带互动,全力打造国家对蒙开放黄金桥头堡的步伐越来越快。
丝绸渡口话共赢
2013年12月3日17时,郑欧班列80601次鸣响汽笛,从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出发经二连浩特前往德国汉堡站。这是第一列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境的郑欧班列。
对于地处中原的城市来说,二连浩特口岸新的物流方式给国际贸易带来了“飞”一般的感觉,并且把中欧班列沿线城市做了串联,促进各城市加速融入“一带一路”。
3年多时间过去了,截至目前,二连浩特口岸已经先后开通7条中欧班列,覆盖亚欧7个国家和地区,二连浩特口岸也成为中欧班列中线通道的唯一出境口岸。
2016年,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口中欧班列共169列,同比增长116.88%。全年进出口运量也创造了中蒙口岸通车以来的最高纪录。
二连浩特口岸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体现在铁路方面,对外合作平台建设也是亮点纷呈。据二连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田永介绍,去年5月,中蒙正式签署了《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共同总体方案》,启动了建设协议。目前,跨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开工,项目区建成后,将发挥其在“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作用。
据了解,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位于中蒙国界两侧的毗邻接壤区域,紧邻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边境口岸,规划总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旨在通过“两国一区、境内关外、封闭运行”模式,打造集国际贸易、物流仓储、进出口加工、电子商务、旅游娱乐及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开放平台。
国门内外叙和谐
苏木达西来自蒙古国,他是贺希格国际投资公司的总经理。他每月一次回扎门乌德办签证延期。今年39岁的他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当问到为什么来二连浩特投资时,苏木达西最希望的就是让3个孩子学好汉语。他说:“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商界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现象。只有学好汉语才能在今后的市场上寻求和把握更多的商机。”
“蒙古国人对二连浩特太熟悉了,几乎所有人都来过这儿。”蒙古国工商会驻二连浩特代表吉雅说,大多数蒙古国人出国时,会选择先来扎门乌德,再通过汽车过境到二连浩特。时至今日,考量一个边境口岸城市的作用,不仅要看过货量有多大,人员往来有多少,更要看这个口岸在两国关系中的影响力。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蒙古国国民对二连浩特的认可度极高。在二连浩特就读的蒙古国中小学生,已累计达到了3000人,而每年来二连浩特就医的蒙古国患者,也达5000人次。对很多蒙古国人来说,这个边境小城有着便利畅通的交通、方便交流的语言,在这里,无论做什么,几乎都没有障碍。
事实上,几年来,二连浩特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默默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进行政策沟通,先后与蒙古国的16个地区缔结友好城区关系,推动中蒙俄毗邻地区友好交往常态化;以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为抓手,实现中蒙俄政策在特定区域内相融发展;积极推动中蒙俄跨境铁路双幅电气化改造、跨境高速铁路中线工程和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列入《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全力促进外贸畅通,积极拓展对欧贸易,开通跨境电商货运快速通道;大力推动资金融通……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二连浩特,这座欧亚大陆桥和我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征途上书写新的传奇。
专家点评:作为全国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对蒙口岸,二连浩特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平台。二连浩特口岸面对蒙古国、俄罗斯及欧洲国际市场,背靠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经济带,是中国与蒙古国、俄罗斯及欧洲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建设好、发展好二连浩特口岸,对于提升国家沿边开放水平,深化中蒙、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内蒙古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和成为开放型经济高地具有重要作用。
(据《内蒙古日报》)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