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党员讲述 永不褪色的记忆兴安盟

/ / 2017-05-08 18:10

深情讲述红色历史

过上幸福生活

带领年轻党员在内蒙古东部区第一个农村红色党支部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

为年轻党员讲述先烈事迹

带头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花白的头发,利索的脚步,声音洪亮,思维清晰。初次见到科右前旗巴拉格歹乡兴安村老党员刘兆生时,记者有些不敢相信这位老人已是86岁高龄。兴安村是内蒙古东部区第一个农村红色党支部的诞生地。刘兆生1931年出生在兴安村,当过5年社长,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绩,可是,老人的心灵深处一直珍藏着一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那是1946年春夏之交的一天,当时才15岁的刘兆生听大人们说村里来了八路军的工作团,好奇地去看热闹。“蒋弼仁带头走在最前面,南方口音,大约二十四五岁,扎着武装带,挎着匣子枪,威武,也很和蔼。”“那时候小,不知道共产党是做什么的,但知道八路军是来解放中国,斗地主、斗恶霸、打土豪,是来帮助老百姓的。”后来刘兆生听说,蒋弼仁是“老八路”,19岁就参加了革命,随新四军三师黄克诚部来到了王爷庙。

“当时村里不到50户人家,都住茅草房。土匪特别多,老百姓日子苦,穷得家里啥都没有,都吃不上饭啊!”刘兆生回忆道。当年,他家是贫农,六口人,没有土地,只有两头毛驴,每天给地主干活,帮着种地,很辛苦。蒋弼仁和他的工作团来这里后,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积极发动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吸收村里的贫苦农民组建了农会和自卫队,领导群众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努图克政府。“大伙都把蒋弼仁看作是百姓的‘大救星’呀,可也遭了地主恶霸的恨。”

“蒋弼仁、潘祖胜、王金海牺牲那天是9月23号晚上。三个英雄死得屈呀!那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牺牲的。”刘兆生说,那天的情景一回忆起来就像昨天的事。北山屯的地主、土匪赵玉勾结一帮土匪头子、地痞流氓设下圈套,腐蚀拉拢自卫队的成员当了叛徒,趁着蒋弼仁和自卫队深夜睡熟之时,血洗努图克政府。“那天晚上枪声大作,乱成一片。潘祖胜和王金海当场就牺牲了。蒋弼仁中了七枪跑了出去,想去王爷庙送信。跑到东屯时,被李国芳救下,用门板当担架,抬到大坝沟时牺牲了。”

蒋弼仁血洒巴拉格歹的记忆对刘兆生触动很大,这也成为了他后来积极入党的原因之一。作为老党员,刘兆生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参加村两委组织的组织生活会,带头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带头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他经常教育子女要感恩党的好政策,积极响应国家的各项号召,多为社会作贡献。一有时间他就给村里的年轻党员、积极分子讲起这一段红色历史,教育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