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产业扶贫让一批贫困户致了富阿拉善盟
【核心提示】今年50岁的杨永昌是贡呼都格嘎查土生土长的农民。过去,他家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户,一家3口靠着3.3亩地,维持生计补贴家用,农闲时他就出去打工,但微博的收入仍是入不敷出。近年来,在政府的扶贫政策下,杨永昌办起了牧家游,不到几年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在牧家游客房部,杨永昌整理被褥。刘宏章摄影
5月5日一大早,家住阿左旗巴彦浩特镇贡呼都格嘎查的杨永昌夫妇就在自家开办的“金沙湾风情牧家游”忙开了。杨永昌在牧家游的客房内忙着整理被褥,他妻子正在厨房内为游客准备饭食,厨房中炖着的手抓羊肉和熬制的奶茶,香气四溢。“今天要从西安来一个旅游团,有100多人,这单生意可以赚2万元。”杨永昌边收拾客房边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顺着杨永昌牧家游大门望去,蓝天白云下,一座座洁白的蒙古包和一排砖瓦房错落在大漠中,这既是杨永昌的牧家游,也是他现在的家。“自从2013年开办牧家游后,近两年每年纯收入达30万元,我有这样的好生活,都是政府发展产业扶贫的优惠政策帮我搞起来的。”杨永昌乐呵呵地说。
面对杨永昌一家的生活困境,阿左旗扶贫办针对他家地处该旗通古淖尔沙漠旅游区和阿拉善“越野e族”英雄会场的有利条件,鼓励他发展牧家游产业。在政府帮助下,夫妇俩于2013年从当地农业银行贷了5万元,并以每年2万元的租金在通古淖尔沙漠旅游区旁租了7间农居,开办起了“金沙湾风情牧家游”,此后通过政府组织的牧家游专业培训,头脑活络的杨永昌夫妇把牧家游办得风生水起,当年就净赚10万元。
杨永昌在整理牧家游厨房。刘宏章摄影
收获到第一桶金后,2014年,杨永昌对牧家游进行了装修。为了让牧家游上档次,去年他又对接待设施进行了升级完善,投资60万元盖起了可容纳150人住宿、餐饮的牧家游宾馆。
牧家游的大门和屋内装修一新,墙体和大门上都绘制了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风情图案,分外引人注目。“我们的牧家游从建设到装修,都融入了民俗元素,餐饮也以蒙餐为主,深受客人喜欢。”杨永昌告诉记者,每年接待来自北京、上海、四川等十多个省市的游客近6000多人。为了保证餐饮羊肉的质量,他还建起了养羊场。由于牧家游忙不过来,他以每月3000元的工资长期雇了几名牧民员工。
游客在杨永昌的牧家游院内合影留念。刘宏章摄影
同时,杨永昌还购买了6辆沙漠卡丁车和2辆沙漠越野冲浪车,形成了餐饮、住宿、沙漠游一条龙的服务。他与盟内外的旅游公司形成了牧家游订单的发展模式,仅今年就和宁夏旅游公司、宁夏保险公司签订了8000人的订单。“今年靠这笔大订单,预计纯收入达35万元!”杨永昌说。
“为了让牧家游做强做大,政府今年又给我联系了无息就业扶贫贷款10万元。有了政府的好政策,我的致富路会越走越宽!”杨永昌满怀感激地说。
据记者了解,近几年来,阿盟扶贫办通过发展沙产业、养殖业、牧家游等产业扶贫政策,让一大批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其中,阿左旗2014、2015年两年间,产业扶持农牧户1353户4061人; 2016年产业扶持达1780户3889人贫困人口,投入扶贫资金2492万元。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宏章)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