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 “爱心维修站”锡林郭勒盟
在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有一间30多平方米的小屋,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爱心维修站”,是专门为牧民们修理摩托车、汽车,而且全部免费。
4月30日一大早,朝克乌拉苏木牧民格根苏布达在去放羊的路上,摩托车突然熄火了,她赶紧推着摩托车来这儿修车。给她修摩托车的,是维修站的“老板”阿拉坦胡乙嘎,这间30多平方米的彩钢棚地方虽小,可工具一应俱全。阿拉坦胡乙嘎把摩托车推进修理点,打火、听声音,很快就发现,摩托车的电瓶电源接触有问题,半个小时后,格根苏布达的摩托车修好了。
修完摩托车没一会儿,又接到牧民苏艺拉的电话,说他家的全自动饮水机坏了,家里500多只羊喝不上水。阿拉坦胡乙嘎拿起工具箱就出发了。没过几分钟,设备修好了,苏艺拉家的羊及时喝上了水。苏艺拉说,只要涉及到电的事,阿拉坦胡乙嘎就没有不会的,给我们无偿提供了很多帮助。
阿拉坦胡乙嘎2002年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毕业回到了嘎查,以放牧为生。有一次,他的好朋友推着摩托车路过他家,说摩托车半路坏了,推了好几里地,进来歇歇脚,有机会再想办法到修理厂去修。阿拉坦胡乙嘎问了情况,试着换了一个火花塞,摩托车就修好了。
后来,阿拉坦胡乙嘎索性把自家的储草棚改成了修理点。又花了5万多元,买来了修理设备,免费给大家修。白天要放牧,他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到爱心维修站“加班”,如果遇到谁家车坏了需要急修,一个电话,他也随叫随到。有时候,修车需要的零件没有,他还专程自己开车去市区买回来,再给牧民免费换上。阿拉坦胡乙嘎家有300多只羊、40头牛,每年纯收入在15万元左右,在当地只能算得上是中等收入。可他每年都要拿出3万多元钱用来免费修车。现在,阿拉坦胡乙嘎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全苏木每一家牧户,电机、磨刀器、饮水机,他样样都免费修。
阿拉坦胡乙嘎腼腆地笑着说:“力所能及地帮个忙,为大家减少开支,觉得自己做的事儿还是很有价值的。”(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巴依斯古楞)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