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 美好的展望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日报 / / 2017-04-21 10:52

正当全区各族人民喜迎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锡林郭勒日报》也迎来了创刊70周年华诞。我曾有幸在锡林郭勒日报社工作18年。到如今,虽然调离报社已有25年之久,但那18个难忘的春秋一直在我心中萦绕,终生难以忘怀。今天,我高兴地看到经过70年的发展壮大,《锡林郭勒日报》已经进入现代信息化时代,办报环境和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了。但是,我也深知报社70年走过的路程并不平坦,在曲折的历程中浸透了历代报人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

1972年冬,我从呼伦贝尔盟(当时被划归黑龙江省管辖)调到锡盟工作。当盟里主管部门问我想到哪个单位时,我毅然选择了报社。因为,要当一名记者或编辑是我读中学时期就立下的志愿。再者,对锡林郭勒日报的情况我还有所了解:早在上大学期间,我就听一位老报人介绍说:《锡林郭勒日报》是自治区乃至全国创刊最早的地方党报之一。其前身是蜡纸刻印的蒙古文报纸《牧民报》。从创刊那天起,《牧民报》就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动员广大牧民投身内蒙古自治运动和牧业改革运动,在广大读者中影响很大。1958年,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盟合并时,《牧民报》和察哈尔盟的《生产报》合并,改名为《锡林郭勒日报》,现在的报头还是毛主席当年亲笔题写的。听了老人家的介绍,我当时就想:将来如有机会一定争取到那里工作。如今这一愿望真的实现了,我心里自然很高兴。

可是,当我到报社上班的第一天就感觉到这里的条件比较艰苦。一座停建多年的楼墙堵住了正门,紧挨着半截子楼墙后面的一栋平房就是报社的编辑部和行政办公室。室内光线很差,屋子里点着铁炉子。那个年代全国经济都困难,这家报社过的自然也是捉襟见肘的日子。房屋破旧、设备简陋,印报所需纸张短缺,采写地方新闻的条件很不方便。锡盟12个旗县十个半是牧区,草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记者到牧区采访很不方便,基层的牧民订阅报纸也很困难。

记得那年我到东乌旗采访,从旗里搭乘一辆拖拉机去巴音胡布尔公社,行驶到斯尔崩根锡里,拖拉机就坏在路上了。我和同行的几位牧民在那寒冷的草原上挨冻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才遇见一辆对面开来的拖拉机把我们送到一户牧民的蒙古包。我又从那里借了一匹马,骑了大半天才找到了采访对象。那个年代报社的大多数编辑记者都有类似的故事。1977年冬,锡盟遭遇百年罕见的大雪灾。那时,大家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抗灾保畜的报道,深入灾区采访的记者,与牧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并肩抗灾,有的人还冻坏了手脚。可是,大家并没有因此而有过什么怨言。因为他们懂得艰苦奋斗是从老一代报人那里传承下来的优良作风。我想,虽然今天报社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现代化了,但是,深入基层、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仍需保持和发扬。

在“文革”年代办报纸,真正令人感到疑惑和难受的并不是艰苦的工作环境,而是“四人帮”控制下的那种宣传舆论导向。那一时期的报纸宣传不讲新闻规律,更不讲民族政策,“假大空”的虚假报道成了家常便饭。地方新闻很少,因而谈不上什么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中共锡盟委的关心和支持下,蒙古文报纸可以直接编发记者、通讯员的来稿了,甚至可以直接用蒙古文撰写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了。《锡林郭勒日报》蒙古文版又恢复到了创刊时期的样子,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读者和通讯员读报热情和投稿积极性。群众来稿迅猛增加,报纸的发行量也大幅度增长。当时全盟蒙古族人口近19万,平均每三十五人中就订阅一份报纸。与此同时,蒙古文报纸的一些重要稿件被译成汉文后,汉文报纸的内容得到充实,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也突出了,受到了盟内外读者的普遍好评。由此我深深体会到,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做好新闻工作的根本保证,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只有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如实反映各族群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

改革开放让我国的经济建设走上了快车道,也给新闻媒体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纪念创刊70周年华诞的今天,锡林郭勒日报的机器设备、技术手段、人员素质以及整个办报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我坚信通过认真总结70年的经验,不断开拓创新,《锡林郭勒日报》一定会办出新水平,为锡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阿古拉,1972年至1989年在锡林郭勒日报社工作,期间历任蒙古文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副社长、总编辑、社长、党委书记。1989年至1992年任中共锡盟委委员、宣传部长(其中兼任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至1990年)。1992年至2006年任中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其中1999年至2004年兼任内蒙古文联党委书记)。2005年至2010年任内蒙古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兼内蒙古记者协会主席。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