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菜篮子”看乌兰察布民生改善乌兰察布

/ / 2017-04-14 13:08

如今,惠民园的大规模兴起,不仅保障了食品安全,更改变了沿街摆摊的脏乱差现象

习惯了每天出入于干净整洁的惠民园农贸市场买菜的市民,似乎早已淡忘了曾经散落在各个街道路边无序摆放的菜摊小贩,占道经营、脏乱不堪、街边吆喝,永久地成为了山城人民的记忆。

如今,1个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集宁桥东、桥西和新区人口密集区建设的9个二级惠民园农贸市场,以及遍布集宁区的100家惠民园加盟连锁超市,形成了“1+9+100”的模式,为集宁区近40万人口以及周边旗县的老百姓提供“衣食住行”中最为关键的“食”的服务。

走在“回”字形的交易大厅内,阳光顶、生态天窗、智能检测、无动力风帽遥相呼应。这里是2013年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两级政府启动的“菜篮子”工程的核心区域——惠民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大厅的6个交易区内,蔬菜、水果、肉类、粮油副食品、水产、工业食品等120余种商品分门别类,井然有序。整个交易中心占地面积283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再加上9个农贸市场的7.3万平方米,整个惠民园项目的建筑面积已近30万平方米。每个农贸市场的辐射半径均为3公里,交易中心和农贸市场两者互相依托,形成自主经营、统一管理、集中批发、一站配送、连锁零售的经营模式,百姓则可以享受一站式购物。

惠民园项目的建设为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集宁区及周边旗县的农副产品基本都在集宁康泰惠民园交易中心集散,为确保产品可靠,每天从外地进购回来的各类食品,没等进入交易中心大门,都要接受全身“体检”,产地证明、产品抽样,每一项都不能遗漏。9个二级惠民园交易市场统一从交易中心进货,100个加盟店也由惠民园统一配送,管好了“1”,也就管好了集宁区的食品流通。

八、九十年代的 集宁虎山市场

70年变化看什么?民生改善首字当头,而“吃”的问题又是首当其冲。今天,就让我们透过镜头,看看这些每个乌兰察布人都能切身体会到的具体变化吧!

沿街摆摊在乌兰察布已成为历史 本版照片由记者 张晓鹏摄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