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润设施农业园区:果蔬飘香四季增收通辽
刘传义在查看白菜长势。陈永超 吴丽艳 摄
3月中旬,初春的霍林郭勒依然冷意袭人,走进达来胡硕苏木巴润布尔嘎斯台嘎查,在巴润设施农业园区育苗中心的设施农业展厅外,伫立着为该市建起第一座“43”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结束当地冬季不能生产蔬菜时代的原哲里木畜牧学院教授季庆瑞的全身塑像。
园区负责人李宝成告诉记者:“刚开始建设的时候,一个大棚2万多元钱,老百姓舍不得花钱也不认可,我们只能采取党员包联带头的模式进行推广,慢慢地见到了效益,老百姓才跟着我们走,一直发展到今天。”近年来,霍林郭勒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为当地市民提供优质蔬菜的同时,也为百姓带来了发家致富的机遇。
这里的育苗车间完全是工厂化的,一年可以育苗两到三茬,上一批育好的青椒、西红柿等菜苗刚刚送到各个大棚。工作人员刘传义正在教授育苗人员正确的施肥、育种方法。他告诉记者:“像尖椒这个品种,需要育苗70——80天,长出4到5个叶子才可以拿去各个大棚进行种植,我们愿意守在这里,将季教授的心血传承下去,为这里的市民提供安全、质优的蔬菜和瓜果。”
巴润设施农业园区2007年开始建设,规划面积1800亩,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生产设施包括“43”型温室大棚360座、春秋棚300座,单户水井360眼,育苗中心一处。
目前,该园区已发展为集农业生产、观光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园区。农业生产以蔬菜、食用菌、葡萄、花卉为主,年产蔬菜800万公斤,可满足本市60%的蔬菜需求。2016年,该园区年产值达到1600多万元,园区420户农户,每户年均收入在4万元左右。另外,园区舒适宜人的农家风情,独具风味的农家院,受到了市民和旅游者的青睐,慕名前来休闲观光、餐饮消费,观光农业成为农民又一增收新亮点。(记者陈永超 吴丽艳)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