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有人在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电信诈骗!二连浩特
近期,二连市发生一起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洗黑钱的名义进行诈骗的案件。此类案件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公检法机关的形象。针对此类案件仍有部分群众缺乏警惕性,极易上当受骗,为防止此类案件多发蔓延,请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宣传防范工作。
一、简要案情
2017年3月28日,二连市居民任某某(女、27岁)报案称:其被人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电信诈骗人民币30.7万元。经查:2017年3月24日11时许,报案人任某接到一个自称是锡盟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张某的电话,称其涉嫌洗黑钱,并帮助其将电话转接至武汉市公安局,一名自称是武汉市公安局民警告知报案人当天下午要对其实施逮捕并让任某将家里的存款情况讲清楚配合调查,后对方以各种名义要求报案人任某交保证金及涉案赃款,任某于25日当天通过ATM机给自称是武汉市检察机关存款13.8万元,26日又存款16.9万元。
二、作案特点
1、诈骗实施对象:根据手机号段随机诈骗。
2、作案工具:以虚拟网络信令改件后冒充公检法正常使用的固定和手机号码为联系方式,利用购买的他人实名银行卡为汇款、转账、取款的作案工具。
3、作案手段:犯罪嫌疑人冒用公检法的名义,电话联系受害人,以其可能涉嫌洗钱、贩毒等罪名执行逮捕为由,让受害人按照其指示将现金存入到犯罪嫌疑人提供的银行内,然后采取分流的方式将赃款取出后,在统一存入犯罪嫌疑人的境外账户。
4、作案特点:境外居住、租用服务器、改号软件等设备,专门培训境内不法分子对本国公民实施诈骗,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主要犯罪嫌疑人均为台湾籍人员。
三、防范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微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当前电信诈骗案件的作案种类、手段和特点,提醒广大群众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短信和电话。
2、在银行网点、社区等公共人群聚集地,以宣传单、宣传画等形式将电信诈骗的手段、作案方式向广大群众展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
3、加强公安、金融、通信等部门的日常联络,建立定期预警通报机制,金融部门要在大厅、ATM机等重点业务办理窗口醒目位置张贴预防电信诈骗警示标语,把好“最后一道防线”。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