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农牧业产业链“接二连三”动作快通辽
今年,通辽市在构建农牧业“接二连三”(与二、三产业对接)产业链、价值链上谋求创新突破。将继续坚持转变原粮活畜输出方式,推进农畜产品就地加工、高端化生产、精细化制造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集群,使之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重点推进梅花生物、黄河龙生物等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突出玉米全株全产业链条,加快由加工型向制造型转变,由制造初级原料向酸、糖、醇、胶、药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实现产品高端、生产环保、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重点扶持科尔沁牛业、谷润肉业等肉牛龙头企业,提高牛肉分割标准和工艺规范,扩大冷鲜肉销售和牛肉出口份额,提高肉牛加工比重和深加工水平。重点提升药材种植、加工、研发、医疗应用的规模和水平,打造拳头产品,建设全国蒙医药核心区和示范区。力争2017年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0亿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2%。
瞄准乡村休闲旅游、电子商务两大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旅游+”“电商+”“生态+”战略。把建设特色村镇和田园牧歌综合体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重点打造各类主题农村牧区精品线路和旅游节点,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丰富“农家乐”“牧家乐”等产品业态。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行动,推进信息通讯网络进村入户,开展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强旗强县创建活动,促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支持农牧民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旗舰店、专卖店并开展网络直销、网上订货等批零业务,把电商产业打造成为农村牧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大力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让农民群众自己干、自己闯;引导进入农村牧区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型经营主体、社会资本,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继续推广股份合作型、合同订单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等联结模式,以及蒙草抗旱“产业联盟”、邦杰公司“6合1”等创新模式。2017年,力争农企紧密型利益联结比例达到60%,农牧民来自产业化收入的比重超过50%。(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郭洪申)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