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全义:打开葛根塔拉草原上的致富密码乌兰察布

/ / 2017-03-24 17:19
三月的葛根塔拉草原还在飞舞着雪花,没有游人的喧嚣,星星点点的蒙古包散落在灰黄色的草原上,沉浸在静怡的梦境。一大早卢全义叩开了村民皇甫忠的家门,也惊醒了这片沉睡的...

三月的葛根塔拉草原还在飞舞着雪花,没有游人的喧嚣,星星点点的蒙古包散落在灰黄色的草原上,沉浸在静怡的梦境。一大早卢全义叩开了村民皇甫忠的家门,也惊醒了这片沉睡的草原。

查干补力格嘎查(村)是康熙时期王府的所在地,气势恢宏的王府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傲立。卢全义,查干补力格嘎查(村)的嘎查长(村主任)。村民皇甫忠今年准备扩大土豆种植面积,可是资金面临很大的缺口。卢全义早早地来到皇甫忠家,因为旗(县)信用社要来为村民办理贷款,而卢全义要给皇甫忠在内的20几名农牧民担保。

查干补力格嘎查是葛根塔拉草原上一个半农半牧的普通村落。当地百姓深信,土地是有“良心”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投入才有高回报。当国家的惠农春风吹拂在葛根塔拉草原,也吹醒了农牧民的意识,旗信用社的惠农贷款解决了农牧民的燃眉之急。在农村,惠农贷款也需要担保,这样的担保自然落在了讲信用有威望的卢全义身上。

翻开卢全义的履历,早年的卢全义和大伙一样,守着几十亩薄地靠天吃饭,年景好的时候,收成就会好些,遇到雨水少时,地里基本就没什么收入,不甘贫穷的卢全义借钱买了一辆货车跑起了运输,收羊、卖土豆、拉货……卢全义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一路向前,辛苦终于得到回报,卢全义成了村里的“有钱人”。

随后卢全义在旗政府所在地的乌兰花开了一家农资商店,每年都会有资金困难的农民到他商店赊欠农资,秋收后农民再把农资款还上。遇到灾年农资款就收不上来,但卢全义从来都不会上门催款,因为他知道这些朴实的村民因为没钱比他还着急。一来二去,卢全义在乌兰花成了为人仗义的农资老板,生意也越做越好,而很多农民都成了卢全义的朋友,至今仍有一些农民拖欠着他的农资款。

以后的日子里打工、开店、包工程卢全义几乎都经历过。那段时间卢全义接触的人多了,眼界更加开阔。渐渐地,卢全义不时会冒出一些想法,四子王旗有着离首府呼和浩特最近最美的草原,这里的一些农牧民却在守着这片宝地“饿肚子”。如何让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都富起来,成了卢全义心底不能示人的心事。

许是命运的安排,转眼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降临到卢全义的身上。2008年嘎查选举嘎查长,村民一致推选“见过世面”的卢全义当选。

内蒙古是严重缺水地区,多年的闯荡卢全义明白水是农业的命脉,当上“干部”的卢全义开始动员村民自筹资金打井,当年4眼机井让嘎查的1500亩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地。过去传统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小麦亩收入还不到100元,变成水浇地后卢全义带领大伙改种收益更高的向日葵,亩收入超过2000元是小麦的20倍。

2010年土豆丰收,而市场却遭遇滑铁卢,看着成车的土豆堆在地里无人问津,卢全义也是心急如焚,那段时间卢全义天天守在大路上,只要有路过的土豆收购商,卢全义就把他们请到家里好吃好喝地招待,大部分村民的土豆总算有了销路,后来连土豆收购商也看不见了,还剩下一些土豆实在没有人收购,卢全义又开车到呼市,找到东瓦窑市场的一个朋友,说尽了好话总算帮村民卖掉了哪些“烫手的山药”。

2015年,四子王旗政府通知卢全义代表村民去北戴河参加一个旅游扶贫再就业的村官考察学习班。这次考察学习让卢全义长了“见识”,带着满满的学习成果回到嘎查后,鼓励村民利用葛根塔拉草原和王爷府的地理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没想到,一辈子种地放牧的村民,面对巨额的投入裹足不前,甚至担心会赔得血本无归。还有村民质疑,“这么好的事,你(卢全义)怎么不自己弄?”

碰了一鼻子灰的卢全义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搞旅游确实投资很大,村民的担忧我能理解。创业路上有投入也有风险,我愿意做这片草原上乡村游牧家游的探路者,我成功了乡亲们自然会跟着干。”

2016年,卢全义拿出多年的积蓄又找人借钱凑足了70万元,在距离王爷府千米外建起了查干补力格第一个蒙古包群落,取名为查干布拉格,蒙语意为神泉。经过紧张的建设和周密的筹备,当年6月开业,合理的价格,热情的服务,游客接踵而至,村民主动到卢全义的旅游点打工每天都有100多元的工资。附近的牧民牵来自家的马匹,依托卢全义的旅游点供游人骑乘,一匹马一个旅游季就能给牧民带来近万元的收入。

虽然卢全义的旅游点还在继续投入,但他坚信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是葛根塔拉草原上农牧民致富密码。一个景点可以拉动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伍松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