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聚力打造“葡萄村”兴安盟

兴安日报 / / 2017-02-27 10:24

新生村妇女采摘葡萄

“我们突泉县妇联坚持引导妇女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坚持发展妇女产业,为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巾帼力量。”突泉县妇联主席刘彤如是说。

2016年全国妇联重点在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力开展“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了7个“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突泉县新生村绿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榜上有名。

突泉县妇联结合扶贫攻坚计划及本地贫困妇女的特点,创新巾帼脱贫模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以培育“新型女农民”为依托,以创建和开展庭院经济行动为载体,积极协调争取各方面资源,通过政策宣传、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医疗救助等精准对接方式帮助贫困妇女和家庭摆脱贫困,实现精准脱贫、稳定脱贫。

扩建升级 打造葡萄观光采摘旅游村

新生村书记周永德说,新生村在县里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下一步计划打造全盟乃至全区第一葡萄村,通过绿源葡萄种植合作社带动新生村葡萄种植业发展,打造葡萄种植、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地。该项目不仅会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提升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将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增收,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新生村建立绿源葡萄科普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到780亩,其中大棚葡萄200亩、庭院葡萄60亩、裸地葡萄520亩。葡萄种植品种超过20种,其中主要以无核紫葡萄、无核白鸡心为主。为提高葡萄的包装、储存及运输质量,经突泉县科协引荐,新生村从浙江宁波购买了塑箱生产设备,并建有3个储藏冷库和1个包装塑料厂。目前,新生村已经实现了育苗、生产、储藏、销售一条龙,使葡萄产业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

新生村绿源葡萄种植合作社生态采摘园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同明星旅游度假村、金三角生态旅游区、九龙水库、寒山、北山公园、突泉镇人民英雄纪念碑、青年游园、醴泉广场、赛银花生态农业园区等县内旅游景点连为一体,构成一条生态园区旅游观光线路。

培训指导 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自从开始种植葡萄以后,我家收入增加了几万元。村里定期组织有关葡萄种植的培训与指导,还请来外地的专家为我们讲课,让我熟练地掌握了葡萄种植技术,学会了一技之长,真是太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了。”新生村种植户张贵发高兴地说。

说起与葡萄结下的缘分,张贵发说,5年前,自己家日子过得不太好,当时看到村里有很多人靠种植葡萄发家致富,便萌生了种植葡萄的想法。于是,他报名参加了村里组织的葡萄种植技能培训班,带着问题虚心请教,有时还把专家请到现场。人们常说付出与得到是成正比的,几年的辛苦付出也让他的腰包鼓鼓,如今张贵发种植的葡萄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

新生村自发展葡萄种植业以来,已累计培训5期500人次,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与指导,使农户熟练地掌握葡萄种植技术,从而提高葡萄的产量与品质。

推广种植 带动贫困户脱贫

“我们新生村的绿源葡萄种植合作社现在远近闻名,我们村里家家户户搞葡萄种植,每个人对葡萄种植都相当了解,葡萄种植成功让我们村多家贫困户脱贫致富啦!”新生村种植户孟凡香开心地说。

为了让更多的妇女参加到脱贫攻坚和妇联活动中来,突泉县妇联在新生村举办妇女庭院经济技术交流会,结合新生村“一村一品”种植葡萄的发展实际,就如何更好地发展庭院经济、提高葡萄产量、让家庭增收进行了交流探讨。同时,就新生村庭院经济发展思路和相关扶持政策等进行了讲解。对于有意愿发展葡萄种植业的妇女,突泉县妇联与绿源葡萄种植合作社联合开展葡萄种植技术培训与指导,积极引导鼓励妇女自主发展庭院经济,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充分发挥优秀女性的示范引领作用,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据了解,新生村绿源葡萄种植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直接带动新生村农户575户,辐射带动临近村屯300户农户参与葡萄种植,其中直接带动妇女500人、间接带动妇女200余人,增加社会效益和第三产业增加值80万元,进一步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 (李洋洋)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