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后旗打造融入东北先遣地和桥头堡通辽
坚持植树造林,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全域四季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科左后旗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全力推动绿色农畜产品(肉牛)生产加工、文化旅游、生态、中蒙医药、硅沙、物流、新能源和马产业等八大产业发展,着力建设全市对外开放、融入东北的先遣地和桥头堡。
牵住“牛鼻子” 打造全国“牛王”
发挥绿色、天然、无污染的优势,以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为目标,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逐步形成集高档肉牛品种引进改良、精细化繁育饲养、交易、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争做全市乃至全区、全国的“牛王”。坚持“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草牧业”,积极推进“粮改饲”,建设百万亩青贮饲料基地和百万亩牧草基地,使种植业成为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第一车间”。着力提高肉牛品质和数量。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养殖,实施基础母牛扩繁“万千百十”示范工程,加强基础母牛核心种群建设与保护,建设科尔沁黄牛标准化母牛群,引进安格斯、夏洛莱等全球优质肉牛品种,加快推进品种改良。到2018年实现优质肉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发展以肉牛为主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支持牧合家、科尔沁牛业、本富牧业等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创建一批有影响力、有地区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牌;引进东达蒙古王等企业,实施绿色农畜产品综合深加工、牛副产品加工以及牛骨角和毛皮工艺品加工、骨胶生产加工、骨粉饲料、养殖产业有机肥等项目。四是抓好现代化牲畜专业市场建设。提升甘旗卡牛市、伊胡塔牛市和胜丰牲畜3家交易市场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市场交易平台、电子交易平台、展销平台、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规范储运和配送管理,构建现代物流体系,落实“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肉牛产品流通效率,确保交易量逐年稳步提升。
生态产业化园林化 旅游蒙药两手齐抓
加强生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攥紧手中生态发展“王牌”,坚持生态产业化、园林化方向,重点抓好以种苗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经济林产业体系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做到合理开发、有序建设,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坚定不移抓好生态建设和保护。2017年实施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50万亩、重要通道绿化177公里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大舍饲禁牧力度,重点抓好阿都沁、茂道吐2个全年禁牧试点镇建设。发挥农村牧区综合执法局作用,严厉打击“三滥”行为。加强草原、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牢固树立生态经营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效益并重工作思路,走企业化经营的路子,将育林产业和生态建设、旅游产业相结合,加快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形成研发、育苗、绿化、深加工一条龙林业生态产业链条。建设经济林基地10万亩、林板一体化用材林基地10万亩、乡土树种林地苗圃4万亩,积极引进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洲园林等专业绿化公司和林果深加工企业、林板深加工企业,努力建设全市最大的育林基地。加快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甘旗卡镇胡力斯台淖尔国家湿地公园申报和评审工作尽快完成。依托宜林地、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养生等服务项目。借助资本外力,建设阿古拉镇国家级沙漠公园10万亩。整合乌旦塔拉林场、朝鲁吐林场等国有林业资源,纳入城投公司大盘子,建设融资平台。
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整合资源,强化服务,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全域四季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重点建设大青沟旅游景区。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打造复合式生态旅游产品为方向,充分发挥大青沟的景观特色,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对大青沟进行全面提质升级。成立国有独资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对大青沟景区进行经营和管理。投入资金9亿元,完善景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对大青沟的水资源进行设计规划,合理利用,留住宝贵的水资源,把资源变成发展的资本。加快建设重点景区和旅游项目。全力推进阿古拉景区、乌旦塔拉五角枫森林公园、僧格林沁王府、联众旅游度假区、草甘沙漠等重点景区基础建设和提质升级,规划建设马产业园区,实施景区景点连接道路建设工程。深层次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突出科尔沁蒙古族特色,加快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打造“双合尔·楚古兰”等文化品牌。推进僧格林沁现代农业观光园、采摘园等项目,发展农业观光游、生态观光游、乡村生态游。结合发展沙产业,大力发展沙漠旅游,打造沙漠越野、沙漠探险、拓展训练等沙漠旅游项目。积极开发冬季旅游项目。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巩固与辽宁省康平县在旅游资源、产品、市场、信息、客源共享成果。积极推进与周边省市的区域合作,发挥各地旅游资源优势,实现旅游资源多渠道、多领域和多种形式的合作开发,联合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大力发展中蒙医药产业。重点扶持蒙医整骨医院发展,推进传统蒙医药的特色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民族文化与健康产业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推动中蒙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做大做强蒙医整骨医院。努力将蒙医整骨医院打造成为自治区品牌、全国品牌、国际品牌。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建设9300平方米的病房楼和4000平方米的蒙医整骨医院努古斯台分院,全面提升蒙医整骨医院医疗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蒙医正骨疗法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保持和发展与国内大型医院的医学互助关系,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中蒙医药全产业链。借助现有医药企业生产、销售、科研和融资四个平台,引进中蒙药制药企业,结合“义德沁敖日布”等68个专利及注册蒙药资源,开发中蒙药产品。设立蒙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巩固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院校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推动康臣药业缓痛止泻软胶囊新生产线投产、华邦药业2个以上新药品获批并投入生产。建设5万亩中蒙药材种植基地。建设蒙医康复保健疗养中心,拓宽蒙医术应用领域。传承保护蒙医药文化。挖掘蒙医药文化内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蒙医药博物馆,加快蒙药药浴、蒙药贴敷、蒙药熏蒸等传统特色特效疗术的撰著,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撰著名老蒙医医案,创建国家级名老蒙医传承工作室。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实施蒙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双百”工程。
建工业园区“梧桐树” 加强招商引“凤凰”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立足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完善园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面向辽宁、承接东北产业转移和京津冀及发达地区资本外溢、为各类项目量身定做的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管理科学、条件成熟的发展平台和载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网建设,解决园区新增用电电价这一制约招商引资的瓶颈问题。同时加强路网、管网、热网、气网、通讯网、铁路专用线,绿化、亮化、净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功能布局,在已形成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医药、装备制造、硅砂新型建材、物流、新兴产业(高科技)、小微企业创业园区等多个产业功能区基础上,打造园区综合服务区。优化产业布局。以牧合家、科尔沁牛业、康臣药业、长江造型等企业为重点,以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中蒙医药、硅砂及新型建材、新能源等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以支撑带动能力强、膨胀系数大、见效期短的产业为突破方向,以其它产业为补充,引进入驻一批铸造、大型装备制造业及药用牛心瓣膜、牛血清等高科技企业和各类项目,在不突破环保生态底线的前提下,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多元发展格局。抓好重点项目推进。加强园区管理,实行“保姆式”服务。加大对现有成长性好的企业的培养力度,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对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加快竣工投产步伐。
打造招商引资平台。突出招商政策优势,彻底优化投资环境,降低要素成本,形成新的体制机制,大规模招商引资,用土地换繁荣、用电力换繁荣,找出一条快速发展致富的捷径,着力建设全市对外开放、融入东北的先遣地。形成政策优势。学深吃透中央大政方针,特别是用足用好国家全面振兴东北地区重大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政策叠加优势,革新思想,积极创新,调整相关优惠政策,把以土地、电力价格为重点的综合要素成本优势变成绝对竞争优势,用资源换产业,打造成本洼地。电价方面,做好增量文章,通过建设自备电厂、大用户直供等,形成供电差异化优势。税收方面,运用好上级政策,能给予优惠的全部都给予优惠;灵活运用基础设施配套返还,生产成本投入运营奖励等办法,破解税收政策束缚问题。优化营商环境。简化流程,加快项目手续办理,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优化投融资环境,推进助保贷、风险金、企业联保、“小微池”模式增量扩面,做大“资金池”容量,打造集担保、评估、放款、保险等于一体的金融全产业链,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充分利用国家扶贫绿色通道政策,支持帮助康臣药业、牧合家等企业上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引智工程,创设绿色通道,建立人才奖励引进机制,鼓励创新,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主动融入东北一体化进程。树立只要有利于我旗发展,只要不突破环保底线,就要大胆引进的观念,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思维和招商方式,立足全旗经济现状开展全员招商,立足产业资源优势开展精准招商,立足区位交通优势开展抵近招商,形成以商招商、项目招商、点对点招商、依托金融机构招商等多途径、宽领域招商氛围;广泛搜集、善于捕捉、综合分析,加强与设计院、咨询机构联系,提高招商成功率。加快推进“七张网”建设。充分认识基础建设的问题就是发展的问题,加快推进公路网、水利网、能源网、市政网、信息通信网、航空网及铁路网“七网”建设。加快省道305线、207线升级改造和东辽河大桥建设,推进京沈客专高铁科左后旗段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大青沟、乌旦塔拉两个通用通勤机场,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推进引湖入城、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快清洁能源建设,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覆盖。
高水平扶贫攻坚 发展成果惠群众
按照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探索共同致富、建设小康社会新环境新机制新产业新政策,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保障力度,确保与全国、全区、全市人民同步达小康。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快发展肉牛产业,加强棚舍、窖池建设,争取贴息低息贷款,扩大养殖覆盖面和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乡村旅游等非牛产业,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牧民生产性和经营性收入。依托牧合家、科尔沁牛业等企业和合作社,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经营模式,采取入股分红、寄养托管、承包租赁等形式,密切利益联结机制,丰富贫困户资产收益形式,确保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强化金融扶贫。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力军作用,继续实施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和“央贷扶”工程,抓好中合农信小额贷款投放,用活扶贫互助资金,实现金融扶贫无缝对接,为贫困农牧民发展生产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全面落实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确保兜得住、能致富、不返贫。出台慢性病门诊治疗财政补贴政策,推行“家庭病床”服务,为贫困人口办理医疗补充保险。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免除低保家庭学生伙食费、住宿费等费用。将符合低保条件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四是加快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设。借助包联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人才优势,从数据分析、精准监督、交流服务等版块入手,抓紧完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加强贫困户互动、包联干部互动、资金项目监管,构建“旗镇村+贫困户”四级交流服务平台。完善益贫性机制。完善市场益贫性机制、资产益贫性机制,强化开源与节流并重,增强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如以庭院经济为抓手,推广联户种植蔬菜等,减少生活开支;对因病、因学、因灾导致民间借贷较多的贫困户,通过银行低息贷款置换民间高息债务,在努力增加收入的同时减少利息支出。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