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山镇 “三驾马车” 驱动农业提档升级赤峰

赤峰日报 / / 2017-02-16 17:57

2016年以来,元宝山镇党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增绿增质增效为目标,依靠现有农业资源,坚持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坚持山水林田路统筹推进,着力发展绿色产业,构建城乡协调的人居环境体系、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体系和可持续的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开放意识,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赤峰市环中心城市50公里半径生态经济圈,坚持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提档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建设活力元宝山注入新的生机。

创意农业——撑起一片天

在由11.2万亩耕地铺就的绿色版图上,元宝山镇按照转方式、调结构、强科技、增绿色、补短板的发展思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传统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出一片多点开花、色彩纷呈的动人春色。

发展设施农业是完成农业生态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坐落于元宝山镇建昌营村的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提供优质种子、种苗,新成果、新品种示范推广,花卉、苗木组培、繁育,农资农技服务,农副产品保鲜、加工、流通,现代农业新技术展示、观光为主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育苗中心每年可输出2.5亿株蔬菜、花卉优质种苗,销售网络覆盖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湖北、北京、通辽及红山区、松山区、宁城县、喀喇沁旗等周边地区。先后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内蒙古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

设施农业的雄厚实力为发展休闲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1月21日,经过多方筹备的第一届赤峰和润农业嘉年华正式拉开绿色帷幕。这场集科普、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生态主题活动,以“生态”、“体验”为突破点,以吃、玩、购、体验为要素,打造一个融创新与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高新科技现代农业综合体,以大视距、大广角展示了创意农业的精彩画面,打造出一道靓丽的现代农业胜景。从城市到农村、从公园到农园、从美景到美食,从室内展馆到生态园区、从简单购买到互动体验,“和润嘉年华”为市民描绘了一幅果蔬生长的健康蓝图,让大家了解到科技、生态、环保、节能的创意农业新智慧,开启了北方寒冷地区设施农业休闲观光新潮流,也为元宝山镇生态休闲旅游的长足发展撑起了一片天。

休闲农业——打开一扇门

元宝山镇木头沟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曾是全区有名的特困村,“集体花钱全靠借,庄稼全靠老天爷,除了贫穷啥都缺”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木头沟村近万亩耕地中90%以上是山坡地,产出少,百姓收入低。针对木头沟村水浇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上不去等突出问题,元宝山镇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相继引进北京和馨源、赤峰宏润建设葡萄基地,带动村民建设大棚。

目前,木头沟村设施葡萄种植总面积为1500亩,共有温室大棚150多栋,种植优质品种葡萄20多种,总计11.4万多株,每年总产量达到69万斤,年产值达到500万元。同时,元宝山镇党委因地制宜地打造葡萄采摘农家乐项目,每到葡萄的丰产期,便有许多市民慕名前来大棚亲自采摘甜度高、香味浓、无污染的木头沟葡萄,据统计,葡萄采摘每年可为农民增收180万元左右。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制约木头沟村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短板,为土地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农民的致富之路打开了一扇成功的大门。

观光农业——绘出一幅画

元宝山镇长胜村地处英金河畔,总面积3.3万亩,三面环山,一面接水,风景秀美。多年来,长胜村在元宝山镇党委的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锲而不舍”的精神,紧紧围绕“防沙治沙”的主旋律,始终致力于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工作,营造各类经济林2185亩,绿化乡村道路26.8公里,绿化村内街道8000米,打通并绿化跨区通道1000米,加之有效的后期抚育管理,成活率达到98%以上,使全村的森林覆被率由当时的不足8%提高到现在的53.2%。该村月亮山生态园区建设项目是元宝山区创建森林城市重点项目之一,是全市“1571”工程百万亩经济林滴灌项目区。截至2016年末,123苹果、李子、黄太平等树种的种植面积近5000亩,实施了引水上山工程,修建了南山坡梯田。

如今的月亮山满山苍翠,每逢中秋佳节,山上瓜果飘香,游人纷至沓来,徜徉花海,踏青观景,吟诗作画,共赏元宝山镇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所呈现的多彩画卷。

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文明和谐的城市缩影。元宝山镇这一个个提档升级的新兴产业正成为推动元宝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也为我市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注入新的活力。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