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创卫”成果丰硕 百姓得实惠锡林郭勒盟
“创卫”三年来,锡林浩特市坚持新旧城区“双轮驱动、均衡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草原生态城市,政府累计投入121亿元,实施了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民生城建项目。城市路网不断优化,打通断头路16条,改造小街巷38条,道路拓宽改造6条,人行道铺装127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罩面51万平方米,新续建城市道路17.9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33.9平方米。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改建城市三水、供热、燃气等管线321公里,改造老旧小区34.5万平方米,新增供热能力800万平方米;城区主次干道和巷道全部实现亮化,城市道路装灯率达100%;政府投入1.3亿元,完成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出厂水水质达到一级标准,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5%。投资7100万元建成锡林浩特中水厂,日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用于城市绿化、冲厕、道路喷洒、车辆冲洗、建筑施工降尘及消防,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改建日处理生活垃圾370吨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1个,达到国家Ⅱ级评定标准,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饮水安全充分保障,投入1.2亿多元,完成自来水水质提标工程、增设水质监测设备,生活饮用水监测能力达到70项,已超出国家要求县级市42项监测水平。市政供水、自备水、二次供水的出厂水和末梢水各项检测指标合格率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锡林浩特市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35亿元,完成生态治理工程86万亩,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2027万亩,被评为“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先进集体”。完成地质环境恢复治理10平方公里、矿山排土场治理15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5.47%和42%。加强源头治理,制定出台《锡林浩特市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锡林浩特市胜利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等10余项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推动3家热电企业完成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改造,淘汰燃煤锅炉110座,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近三年空气优良天数年均达到346天,位于全国、全区前列。积极创建噪声达标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分贝。以建设草原生态城市为抓手,实施了环城水系、环湖景观带、U型城防林等一大批精品工程,重点打造锡林河生态景观带,将额尔敦敖包公园、城市滨河公园、湿地公园、马都广场、南山森林公园和锡林湖公园六大城市景区串联成线,治理水域面积8190亩,完成城区绿化30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7.93平方米,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锡林浩特市调整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由16个增至23个,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成立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建设微信举报监督受理平台,全市餐饮经营单位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B级占62.8%。三年来,责令停业整顿问题餐饮单位240家,关闭不达标餐饮单位130余家,查处“黑作坊”、“黑窝点”24个,取缔120处私屠滥宰点,查获问题食品约近100吨,形成打击食品违法高压态势。依托锡林郭勒食品检测和风险评估中心,部分餐饮单位、食品生产流通企业与中心联网,实行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全面实施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工程,建立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实现了从牧场到餐桌的质量全程控制、监管无缝衔接。
锡林浩特市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中心,新建和改扩建66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达到68所,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近三年实施牧民免费体检3万人次,发放健康小药箱5000个。积极开展儿童免疫工作,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制定了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办法,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6.1%。辖区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医院按要求设立传染病科室、分诊点和专科门诊,锡林郭勒盟医院、锡盟蒙医医院建立了规范达标的发热门诊。强化采供血管理,依托全盟唯一采供血机构——锡林郭勒盟中心血站,全市医疗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依托锡林郭勒盟精神卫生中心,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建立健全由政法委牵头,卫计、民政、公安等部门配合的工作网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93.18%。加强疾控能力建设,健全防控机构、配齐设施设备,保障人员经费,结核病防治、免疫规划等工作均已达标,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全市三年未发生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未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