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区坚持“五态”协调 争当推动通辽市发展“火车头”通辽
“通——满——欧”货运专列。此专列起点为科尔沁工业园区内的大连港综合保税物流园,途经满洲里市,终点到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刘畅 摄
2月12日上午,中共科尔沁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二次全会精神、通辽市第五次党代会和五届三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16年工作,安排部署2017年工作,并就全区经济工作作出安排。
通辽市委常委、科尔沁区委书记曹文敏在会议上指出,过去的一年,科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他强调,2017年,全区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三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上来,统一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重要原则上来,统一到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框架上来,统一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通辽市第五次党代会的重点任务上来。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宋亮同志在科区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精神,把抓好城市“业态、形态、动态、文态、生态”协调发展作为科区当前及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区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力争把我区建设成为蒙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转型升级、创新创业引领区,主要经济指标和社会建设水平进入自治区前列”的奋斗目标。
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迎来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科尔沁区明确了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十届二次全会和通辽市第五次党代会、五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协同推进“五化”进程,协调推进业态高端发展、提升形态功能品位、激发动态要素活力、丰富文态品质内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守住发展、生态和民生底线,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完成通辽市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城镇新增就业指标,“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科区将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叠加、市场环境回暖、发展基础坚实等有利因素,深刻理解并牢牢把握“五态”协调发展的要求,立足通辽市中心城区的实际,强化业态支撑、强化形态塑造、强化动态激活、强化文态涵养、强化生态保护,全力做好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
壮大实体经济规模,推进“业态”高端发展。实体经济体现在一二三产的不同业态,是当前科区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要围绕自治区“六大基地”、通辽市“七大工程”和中部“两区一县”高端产业和服务业聚集区的功能定位,把加快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优做强农牧业绿色品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优化存量、强化增量,瞄准高端、提升质量,持续推进玉米生物科技、铝后深加工、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装备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格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通辽市主城区区位优势,提高物流、金融、信息、商贸、旅游等服务业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水平,全力补齐第三产业短板。打造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构建多元化商贸格局。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提升“形态”功能品位。城乡面貌折射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主城区建设,更代表着通辽市的形象和品位。要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发展,继续提升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水平,着力把科区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引领区。全力推进主城区建设。积极推动建立通辽市、科区、开发区城市发展“三极融合”工作机制,共同完善产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金融服务等城市功能。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巩固“双城同创”既有成果。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发展思路,突出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就业功能、服务功能,科学制定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强化产城融合顶层设计,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期衔接。规划建设铁南高铁经济区。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动态”要素活力。改革是动力的支撑,开放是活力的源泉。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以继续扩大开放助推协调发展、融合发展,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新活力。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通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聚焦突破改革重点领域,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扩大开放激发发展新动力。坚持内外需协调、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加强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推动从对外开放向双向开放发展,促进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信息流充分流动。以招商引资凝聚发展新合力。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作为深度融入东北、融入京津冀的重中之重。树立招商、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合力。
提高文化文明素养,丰富“文态”品质内涵。文化承载历史,文明昭示未来。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和文明素养,是这个地区软实力的体现。要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进一步加强软实力建设,打造外树形象、内聚人心的科尔沁精神。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自治区成立70周年和科尔沁区建制百年为契机,组织筹备系列迎庆活动,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推出一批体现科尔沁特色的文化精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全市教育高地。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围绕“双城同创”,创新活动载体,培育文明风尚,实现创城为民、创城惠民。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积极倡导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在网上唱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目标,还要追求生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要坚持美丽与发展共赢,坚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守生态底线,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的绿色、健康、亮丽家园。提升城乡绿化水平。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绿化,不断巩固扩大城乡绿化成果。坚持“生态增绿、农民增收”,让农民在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扎实做好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环境管理等重点工作。深入实施重点企业趋零排放和提标改造、规模化畜禽养殖等重点减排项目。加强环保监察执法及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提高水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
科尔沁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哈斯布和在大会上分析了过去一年科尔沁区经济工作的主要特点,并对2017年经济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他指出,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着力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支撑,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为中心,着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以转型升级为引领,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以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为导向,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方向,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以改善民生为宗旨,着力优化和谐稳定发展环境。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科尔沁区将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需求和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和要求,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力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平安法治科区建设。履行新使命,推进“五态”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凝聚改革发展合力,真抓实干保落实。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众志成城形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狠抓工作落实。
落实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科尔沁区广大党员干部将切实增强排头意识、争先意识、标杆意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抓铁有痕的干劲,脚踏实地、狠抓落实。在干中比精神、比境界、见高低、看水平,对看准了的事情义无反顾,对定下的事情一抓到底,努力创造一流业绩,争当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