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友:让家乡的土地长出好“风景”赤峰

赤峰日报 / / 2017-02-15 14:24

二十出头外出打工搞水果蔬菜,四十岁在云南、老挝有了自己的香蕉园,五十岁拿着200多万元存款回乡组建鸿阳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搞果蔬。他叫张庆友,是克旗土城子镇五台山村九组的农民,他的愿景就是把自己几十年搞水果蔬菜的积蓄、积累变成家乡的绿色风景。

土城子镇是克什克腾旗最早大田改园田的乡镇之一,但由于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不成规模,果蔬业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特别是川平地集中的五台山村,一万亩耕地蔬菜种植面积只有200亩。2013年,在外与果蔬打了20多年交道的张庆友决定回家乡创业,他要带领乡亲们把菜种起来。因为在他的心中,家乡是发展果蔬业最理想的沃土。

在外的20多年,张庆友谙熟果蔬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果蔬业的佼佼者。

回到家乡的张庆友利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建起了保鲜库、冷棚、育苗棚,2016年又建起了腌菜厂,初步形成了果蔬的运营体系,拉近了果蔬田野到餐桌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村里的30多名贫困人口加盟到果蔬业发展中来。

五台山村九组的徐庆才是村里的低保户,老伴儿因病去世后只剩下孤身一人。张庆友了解情况后,就雇用徐庆才到合作社干零活,每月有3000元的固定收入。

今年53岁的徐德福一家三口,妻子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儿子读书,全家13.5亩耕地的农活就落在他一人身上。张庆友的鸿阳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他作为社员户,每年拿出8亩地种土豆和白菜,亩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目前,张庆友的鸿阳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100多户、1000多亩地,每亩纯收入3000元以上。

自2013年回乡后,张庆友除了搞传统的粗细菜种植,一直致力于特色菜的试验推广。如今,飞碟瓜、人参果、葫芦、生姜、洋葱、红薯等特色果蔬已试种成功。张庆友打算,未来要把自己的特色果蔬扩展到种植户,给当地群众带来更大的收益。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