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加好手艺 双管齐下摘贫帽通辽

通辽日报 / / 2017-02-14 18:41

2016年初,奈曼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万人,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通过扶贫项目实施,完成了2026户、5915人脱贫指标任务。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先锋村的贫困户王景忠一家,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通过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实现了稳定脱贫。

见到王景忠时,他正忙着做家具。他告诉笔者,这是在给一家药店做收银台,这个活干下来能赚近1000元。王景忠说,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还能有机会赚这么多钱。

王景忠从事木匠工作40多年,手艺也不错,找他做家具的人络绎不绝,家中有6亩地,再加上打零工,收入还不错。谁知6年前,老伴患了脑出血,自此生活一落千丈。

王景忠告诉笔者,老伴得病后,开始时生活不能自理,王景忠只能日夜伺候老伴,那几年没干多少活,因此经济也越来越拮据。一边要供子女上学,一边要照顾生病的妻子,王景忠一家的经济来源仅靠6亩玉米地来维持,日子每况愈下,欠债也积少成多。后来老伴病情逐渐好转,王景忠年龄渐长,没有雇佣的工作单位,做木匠活的工具也相对落后,空有一身好手艺无处发挥,变成了贫困户。

2016年,王景忠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旗镇村三级包联干部多次到他家走访,调查致贫原因,因户施策,精准施策,为他量身定制了脱贫措施。包联干部帮助王景忠申请了4000元的劳务补贴,并将他家的6亩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进行了土地流转。得知王景忠会做木匠活且手艺很好,但劳动工具相对落后时,包联干部立即为他申请了1万元精准扶贫贷款,为其换置了全新的电动工具。在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中,各级党委政府和王景忠自己都鼓足了劲儿,多措并举,创新思维,勤奋劳作,王景忠一家终于摘下了“贫帽子”。

“土地流转以前,一年除去种子、化肥、电费等支出,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土地流转后,我们家有6亩地,这就是6000元钱,政府给补助4000元,我打工又挣个5、6千元,手头比以前宽裕多了,真是要感谢咱们旗委、旗政府的好政策!”王景忠高兴地说。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