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创新举措强化待就业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赤峰
巴林右旗针对待就业大学生党员流动性大、教育管理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采取四项举措,强化待就业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确保大学生流动党员流而不失、流而不散、动而有为。
建立健全动态数据库,确保待就业大学生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让“流入”有登记。各级党组织及时将“流入”大学生党员的毕业院校、入党时间、是否转正、接受日期、联系方式等信息详细登记入簿,同时将信息录入党员管理信息库,随时更新完善。截至目前,共接收大学生党员1427人,就业岗位固定后及时转出896人。让“流出”有去向。大学生党员外出工作学习之前,要到党支部报告,说明外出原因、时间和去向,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和党费证,党支部记录备案,并要求大学生党员外出期间自觉按党员标准对照自己,定期向党组织做好思想工作汇报,持证定期缴纳党费,并建立党费缴纳台账,详细记载党费收缴信息,及时督促缴纳。
建立多种联系渠道,确保待就业大学生流动党员联系“不断线”。每个党支部确定专人与待就业大学生党员定期电话联系,了解其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对预备党员转正、缴纳党费等事宜及时进行提醒。要求待就业大学生在春节或元旦等节假日返乡回家时,主动到支部进行一次思想汇报,特别是预备党员在转正之前,本人必须亲自与支部书记见面并谈话。截至目前,待就业大学生党员利用电话、直接见面等方式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近1100余次。
建立网络管理机制,确保待就业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不放松”。旗级党建网站上开辟流动党员管理专栏,定期开展专题讨论交流,举办党务知识咨询服务等活动,组织外出待就业大学生流动党员过网上组织生活,为他们在网上学习、交流、活动提供保障;建立待就业大学生流动党员联系QQ群、微信朋友圈,及时通报家乡生产生活情况,组织开展思想汇报、知识竞赛、意见征求等活动,实现党员与组织、党员与党员之间24小时全天候沟通;借助12371党建信息平台,向大学生流动党员发送党建动态信息、格言警句,及时交流外出工作感受,传播先进知识信息。
建立“四个一”志愿服务机制,确保待就业大学生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不打折”。在返乡大学生党员在外务工期间开展“四个一”志愿服务活动,即要求回乡流动大学生党员引导一个非党员向党组织靠拢;提供一条农牧产品市场销售信息;提供一条招商引资信息;为家乡农牧民提供一项维权服务,每年对大学生流动党员完成“四个一”情况进行考核表彰。同时利用大学生流动党员春节、国庆等假期返乡之际,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回乡流动大学生党员参加新农村建设和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党员义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展示党员先进形象。近几年,流动大学生党员引导非党员共17名,提供有效农牧产品市场销售信息76条,提供可采纳的招商引资信息11项,为家乡农牧民提供61项维权服务。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