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发展设施农业20年换来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兴旺赤峰
近日,首届中国·宁城设施农业(园艺)发展论坛在宁城县举行。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目睹了可观的设施农业规模、丰硕的农民增收成果和今非昔比的农村新面貌,不禁感慨:设施农业真是强农富民的朝阳产业。
自1996年宁城县委、政府组织万名干部赴山东寿光等地“取经”后,该县设施农业历经20个寒来暑往。20年,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年,干群拧成一股绳,农田心田两滋润……
截至目前,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39万亩,产业规模和效益均居全市乃至全区之首。设施农业风生水起,波及16个乡镇和街道、191个行政村,年产各类蔬菜95万吨,产值达3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100元,3570户1.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另有6.6万户16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设施农业生产。200多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500多名蔬菜经纪人大显身手。
如火如荼的设施农业,使宁城县先后跻身全国蔬菜种植重点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行列。
产业发展园区化、种植品种多样化、政策机制常态化、蔬菜生产标准化、市场销售多元化是该县设施农业取得成效的主要体现。全县建成千亩日光温室园区64处、万亩日光温室园区4处、设施农业专业村58个。形成老哈河沿岸日光温室黄瓜、坤都伦河沿岸日光温室番茄、306国道沿线日光温室圆茄、大三线公路沿线日光温室辣椒和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冷棚食用菌五条产业带。种植品种由原来的黄瓜、辣椒、番茄和滑子菇4个蔬菜种类,发展到现在的圆茄、芦笋等11个蔬菜种类及火龙果、大樱桃等6个水果种类,优良品种覆盖率百分之百。全县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蔬菜产品53个,“宁城番茄”“宁城尖椒”等6个产品均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建有一肯中尖椒、大双庙黄瓜等6处专业蔬菜批发市场。此外,还在北京设立了宁城农牧业办事处,宁城县被指定为北京新发地市场和大洋路市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与北京首农集团、海淀区蔬菜联采联盟合作,实现蔬菜产品直供北京高端市场。目前,宁城县已成为京津冀、东三省、长三角等地区重要反季节优质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
回望来路,阵阵白色浪潮涌动着干群的辛勤汗水,行行岁月磨蚀不掉的足迹见证着一个脚窝一支歌的收获……
1997年,小城子镇台子村建成全县第一个千亩日光温室韭菜基地;2002年,必斯营子镇东五家村建成全县第一个千亩日光温室黄瓜园区……至2006年,该县设施农业初具规模,两万户农民靠设施农业率先致富。
自2007年开始,县委、政府每年投入补贴资金1000万元,对设施农业规模园区予以扶持。2010年,建成全县第一个万亩日光温室园区即一肯中万亩辣椒园区,大城子镇万亩番茄园区、黑里河镇亿袋食用菌园区等也相继投入生产,造福农民。2016年,县里投入补贴资金1.8亿元,新增设施农业6.1万亩,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36%。同时新建500亩以上日光温室园区51处、千亩以上13处,启动建设万亩日光温室园区3处,一肯中茄子园区建成万亩规模。截至目前,全县设施农业累计投入涉农项目资金4亿多元,县、乡镇财政投入5亿多元,银信部门发放贷款逾20亿元。
为使蔬菜生产标准化,县里数十名专业技术人员常年驻村入户言传身教,2000余名种菜明白人和乡土技术员遍布每栋温室大棚。该县还打造朝阳山、万营子等23处标准化示范园区。集工厂化育苗、新技术试验示范于一体的杰宇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园区正在引领全县设施农业提档升级。
首届发展论坛的举行让宁城农民信心满怀,他们奔走相告:咱们的设施农业“摇钱树”和“聚宝盆”,“摇”来了科技兴农收入增,“聚”来了八方来客人气儿旺啊!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