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文清夫妇的幸福年通辽

通辽日报 / / 2017-02-14 11:04

沿着原红旗村水泥路一路向北,随着地势的增高,一个崭新的村落赫然出现在眼前。宽阔的街路、红色的院墙、橘黄色的房子,红旗村新址在新年里处处充满喜庆。

“快把鱼拿出来化上!”薄文清家一会儿要来客人,老两口正准备中午要用的食材,瓜子、水果已装成盘摆在了炕头。外面寒气袭人,薄文清家里暖意融融。

薄文清和老伴张桂云带着我们参观他们的新家:“没搬进来之前地板砖就铺好了、炕搭好了、棚也吊好了。厨房和洗澡间也都能用了,反正是拎着笤帚就上炕、屋子烧火就能住。”“院里红砖硬化的路面、栅栏围起的小园,还有厕所、圈舍,什么都全了。”老两口你一言我一语,抢着细数新家的种种好。

“今年是我们家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春节,家里干净、暖和又充满了喜气。”张桂云高兴地说。

往年住在土房里,每到过年张桂云就发愁。儿子儿媳带着孙子回来,家里不仅冷,还住不开,匆忙吃个团圆饭人就都走了。

开鲁县开鲁镇红旗村位于新开河大堤北面,距新开河岸1000米,地势低洼,每到汛期,水涝成灾。曾经近400户的大村,1999年一次性整体搬出116户。去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到了红旗村,居住在低洼处、房屋破旧的51户迎来了搬迁喜讯。

“以前我们家里喝的水是潜水泵抽的,井浅,打上来的水是暗黄色的,喝着咸。看现在多好,一拧水龙头,清亮的自来水哗哗地就出来了,喝起来感觉都是甜的。”薄文清一边从炉子上提起嗞嗞冒着热气的水壶,一边说着往事今朝。

年味即将淡去,薄文清夫妇开始规划新一年的生活:“等天气变暖,我们老两口准备把院里的圈舍利用起来,养鸡、养猪。今年再把16亩人口田和20亩承包地经营好,和大伙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村党支部书记周占军介绍说,51户中有28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实行的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风格、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家家户户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彻底改变。今年,村里将引导每户利用好统一建设的80平方米圈舍发展庭院养殖,增加收入,并根据贫困户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让大家早日脱贫,年年都过上幸福年。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