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县:“点菜式”精准扶贫拔穷根锡林郭勒盟

/ / 2017-02-14 10:43

多伦县多伦诺尔镇北村整合了200亩闲置耕地,推行“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财政补贴、村委会筹资和村民入股形式成立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合作社,建设了90座日光温室。

该村把每年的“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90万元,作为全村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低保户及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入股股金,为其入股合作社。还安排14名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贫困户在温室打工,月工资3000元。两年来,通过产业帮扶等有效措施,44户80人实现了脱贫目标。

北村模式是多伦县深入推动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多伦县按照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要求,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为统领,不断加大“三到村三到户”、产业化脱贫、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定点扶贫、社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力度,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全力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多伦县是自治区级贫困县,去年初有贫困人口1766户、3592人(国家建档立卡1160户、2341人,盟内标准606户、1251人),贫困重点村22个。该县针对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及脱贫现状,为确保“三到村三到户”及其它涉农涉牧项目整合资金发挥最大扶贫效能,制定了《多伦县脱贫攻坚工程产业脱贫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对贫困户采取“点菜式”服务,涉及适合贫困户发展的6大项21小项产业,对贫困人口因户施策,对扶贫资金加大扩面扶持力度,由贫困户自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政府给予补贴、扶持,充分调动贫困户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如今,发展特色产业已成为该县脱贫攻坚的亮点,

木耳、葡萄、西红柿、食葵种植,梅花鹿、肉驴等特色产业养殖正逐步形成规模。

2016年,多伦县五个乡镇实施“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及产业脱贫工程,项目覆盖1766户贫困户、3592人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2260元。在盟扶贫办“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的扶持下,全县22个“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村共建成标准化棚圈320座,购置肉牛512头,肉驴487头,建日光温室65座,建日光暖棚46座,购置农用机械18台(套)。

多伦县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思路,采取行政村内就近分散安置为主,集中建设移民小区为辅的方式,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关键是能致富。2016年,在大北沟镇、西干沟乡、诺尔镇、大河口乡、蔡木山乡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145户300人,随迁62户150人。

2016年,多伦县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计划发放扶贫贷款5000万元,目前已发放3890万元。中和农信小额信贷截至目前为1020户发放贷款1369.75万元。为助推贫困户发展产业,该县积极与邮政储蓄锡林郭勒盟分行协商沟通,向邮储银行注入贷款保证金200万元,由邮储银行重点向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投放贷款2000万元,既降低了贷款门槛,又使扶贫贷款不断向贫困户倾斜,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实际问题。

多伦县充分发挥各帮扶单位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定点帮扶和社会救助力度。去年,盟直18个定点帮扶单位帮扶15个行政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67.36万元,直接受益贫困户382户767人;县直113个定点帮扶单位帮扶全县65个行政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77万元,直接受益贫困户78户201人。与此同时,针对贫困中小学生、贫困大学生、大病患者、残疾人员的补贴资金、救助贷款也进行了及时发放。县卫计局出台了《多伦县卫生计生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妇联开展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共投入资金19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25名。(记者耀华)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