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体系建设助脱贫工作“弯道超车”赤峰

赤峰日报 / / 2017-02-13 16:38

记者在林西县新城子镇哈玛吐村看到,新落成的健身广场、贫困户的新居、笔直的村路让村庄旧貌换新颜,牛羊膘肥体壮,富民产业红红火火……这个国家级贫困村的变化只是林西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该县以转方式、提效益为主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抢抓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举全县之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精准施策绘蓝图,构建全社会联动工作体系。林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39个,贫困户9808户19800人,截至2015年底仍有5255户10226人未实现脱贫,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已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林西县统筹资源和力量,建立精准识别、脱贫目标、扶贫措施、干部包保、业务责任、监督考核和成效评价7项工作制度,构建全社会联动工作体系。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与9个乡镇签下责任状,明确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全县9名处级领导包乡镇,100个部门包村,不脱贫不脱钩。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县、乡、村三级干部倾情投入,奋力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迅速投入扎实有效的帮扶工作。

精准“滴灌”拔穷根,打造全产业链支撑体系。林西县综合分析困难群众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劳动力状况等因素,制定一户一策的菜单式脱贫计划。2016年投放财政资金5579万元,撬动6342万元扶贫资金,对不同类别贫困户分类实行五种帮扶模式,形成了全覆盖扶持的良好局面。按照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四跟进”的产业扶贫思路,通过发展19个特色种养优势产业和光伏扶贫产业,走“资金项目+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支撑之路。如今,以肉驴、生猪、肉牛、散养鸡、生态鹅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产业蓬勃发展;以甜菜、中药材、食用菌、葵花、苜蓿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产业亮点纷呈。多极支撑的帮扶体系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精准发力增福祉,形成全受益民生服务体系。林西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底色,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突出“三保障”,通过政策组合叠加,筑牢多重保障线。为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该县成立了林西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向4327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5400多万元。采取集中或分散安置的方式,7300名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推进,贫困群体的安居梦即将变成现实。为防止因病返贫,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设立贫困人口大病保障基金,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低50%,分段报销比例每段提高5个百分点。

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林西县正奋力跋涉,让全面小康的幸福阳光照进24万老区儿女心中。记者孟静航张立文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