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贫困 遇见幸福兴安盟
1月19日一大早,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黄家店嘎查的几名贫困户顶着寒风来到村部,手捧印有“扶贫济困 鱼水情深”“精准扶贫为民解难事,脱贫攻坚驻村奔小康”的锦旗,交到了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的手中,表达他们对工作队最简单、最直接的感谢。
在黄家店嘎查驻村工作的是乌兰浩特市综合执法局的工作人员,记者跟随他们走进贫困户家中,听这里的贫困户讲讲关于他们脱贫的事儿。
脱贫是不折不扣的政策落实
几只孔雀悠闲地踱步,蓝绿色的羽毛鲜艳而有光泽,头顶上的一簇羽冠耸立,透着灵动的美。主人龚淑英走进孔雀舍一边给孔雀喂食一边欣慰地告诉记者:“执法局的干部们帮忙建的孔雀舍,还给我送来了孔雀吃的饲料,有这么多人帮助我,这日子可算有了奔头。”有了产业支撑,贫困群众心里就有了底。
由于身体原因,今年60多岁的龚淑英不能干重活。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帮扶干部充分征求了她个人的意愿后,为她确定了孔雀养殖的项目。
驻村工作队的岳斌帮龚淑英家算了一笔收入账:一共养殖6只孔雀,其中有4只母孔雀,每年可以产蛋80个,按照每个80元的市场价计算,可以收入6400元。
扶贫要扶在“点”上。在黄家店嘎查,因病、因学、因残等不同原因导致贫困的有25户共计42人,在其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贫困户享受的政策能得到有效落实?乌市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将“精准”摆在首位,开展详细的入户摸底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项目征求意见表和产业发展目录,详细了解致贫原因、家庭状况等信息后,为每户贫困户确定了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脱贫方案。
“要让脱贫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每一个贫困户身上,让贫困户真真正正地脱贫。黄家店嘎查的25户贫困户中有17户贫困户享受入股分红政策,有3户为政策兜底,4户选择了产业发展,还有1户养殖孔雀。其中有21户贫困户还享受到了易地搬迁政策,目前这些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了。”在驻村第一书记王壮眼里,这25户贫困户如同家人一样,让他们摘掉了“贫困帽”是最值得高兴的事。
脱贫是倾注感情的无悔付出
“原来住的平房四处漏风,冬天特别冷。现在这个楼房里的温度每天中午都将近30度,有时还要开窗户呢!现在我们在小区物业找了一份工作,每个月能领到1000多元钱的工资。”刚刚搬进乌市百旺家苑扶贫安置小区不到半年,黄家店嘎查贫困户赵长和的生活就发生了可喜变化。
常年患病的赵长和2016年8月搬进了百旺家苑小区。说起搬进新楼,他最想感激的就是帮扶干部,“搬家的时候,工作队给我们出车、出人,还给我家买了沙发、电视、冰箱、洗衣机,这才像个家。”赵长和一样一样细数着。
住在赵长和家楼上的逄桂云也是从黄家店嘎查搬出的贫困户,“家里吃的用的都是帮扶责任人给我买的,大到电脑、电饭锅,小到一袋大米、一桶油、一把菜刀,我们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了!”有些激动的逄桂云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对她来说,这个冬天格外温暖。
每一句赞许的话语、每一双盈泪的笑眼、每一份感激的心情,都是脱贫百姓的真情流露,记者一路采访一路感动。
“要把贫困户放在心上,带着感情去交流、去帮扶。”这是王壮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平时没事儿就过来看看,经常打打电话,时间长了就有了感情,现在我们已经不是帮扶与被帮扶的简单关系,早已像亲人一样亲。”
自掏腰包为贫困户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清扫室内外卫生,帮贫困户申请低保补贴、缴纳保险……帮扶黄家店嘎查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为贫困户倾注了心血和感情。
在帮扶政策落实的同时,帮扶干部们与贫困户建立了感情,从精神上给予扶持,激发其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从而让贫困户对新生活有了信心和希望。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