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不让一户村民掉队兴安盟

/ / 2017-02-13 11:23

“蘑菇能收入5000元,香猪收入6000多元,加上各类惠民补贴,我家人均收入超过了5000元,实现稳定脱贫,这都是因为我们嘎查有一个千方百计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好书记!”扎赉特旗胡尔勒镇浩斯台嘎查的贫困户白扎木苏用不流利的汉语表达着心情。今年,他除了打理原有的60亩地外,还种了一亩半蘑菇、两亩药材,养了10口香猪。

让白扎木苏既敬佩又感动的嘎查好书记叫龚留喜。红红的脸膛、胖胖的身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踏实、稳重。

“乡亲们选我当书记,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改变家乡面貌的期盼,我不能辜负他们。”这句话,是他自2009年当选党支部书记以来,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乡亲们的承诺。

浩斯台嘎查曾经是扎旗有名的贫困村。2011年以前,全嘎查有贫困户258户,占总户数的58%。如何提高群众收入,实现增收致富奔小康,是龚留喜苦苦思考的问题。

“把土地进行流转,让大户带动小户,然后把腾出来的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结合嘎查的实际情况,龚留喜找到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路子。

龚留喜带领嘎查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一家一户地到村民家做工作,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土地流转。为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2011年,他组织65户农户成立了农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以耕地入股方式,参与合作经营。由7户种植大户集中经营3700亩耕地,实行统一购进农用物资、统一灭茬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

与此同时,龚留喜带领嘎查“两委”班子,通过劳务经纪人带动、投亲靠友互动、组织培训输出等形式,把从土地上腾出来的劳动力向海拉尔、呼和浩特、大连等地和兴安盟内各旗县市输出1100余人次,每年实现剩余劳力转移450人。

“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新砖房,真是要感谢留喜书记!”提起以前的房子,村民包双林翻出了老照片说:“原来这土房子,夏天漏雨、冬天进风,整个是一危房。”

包双林是浩斯台嘎查村民,上有父母下有两个孩子。每年父母看病、孩子上学都需要花钱,一家人的生活很是困难。2015年初,借助危房改造项目,包双林家盖上了砖房,可当时没钱装修。眼看着有新房却住不进去,这可急坏了一家人。留喜书记得知这一情况后,自己掏钱为他家做了简单装修,让包双林一家人高高兴兴搬进了新房。

“目前,浩斯台嘎查流转耕地达到1.2万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从中受益。劳务输出也为嘎查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嘎查剩余劳动力年人均增收1.5万元,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性收入占农牧民总收入的80%以上。全村的贫困户也只剩下了39户。”龚留喜高兴地说。

在致富路上,龚留喜不让一户村民掉队。像白扎木苏这样的贫困户,龚留喜则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全力对其进行“造血”式扶贫。“我种蘑菇、药材、香猪的成本都是龚书记给争取的扶贫项目资金,我自己都没花一分钱。龚书记这样帮我,我自己必须下辛苦把这些产业侍弄好。”白扎木苏认真地说。

在龚留喜的全力以赴下,如今浩斯台已由一个贫困嘎查发展成为扎赉特旗农村牧区致富奔小康的样板。看到乡亲们的日子都渐渐好起来,龚留喜如释重负,他对乡亲们的承诺正在一步步地兑现。(白玉亮)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