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境线上的除夕满洲里
记者 吕新毅 摄
丁零零……早晨六点,满洲里边防检查站监护三中队的营房里,清脆的铃声唤醒了沉睡的战士们。与往常一样的洗漱、集合、晨练,不过今天战士们的动作格外迅速,因为今天是农历腊月廿九,距离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只有一天之隔。
新年临近的脚步声并没有打乱战士们的作息规律,轮岗执勤的战士换上厚厚的军大衣,替换下口罩和睫毛已经挂满冰珠的战友,不过今天在家留守的战士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打扮营房。贴春联、贴窗花、挂灯笼,是春节里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一件事,军营也不例外。
战士们将玻璃擦拭得一尘不染,再将窗花先轻放在玻璃上,看一看位置是不是在正中、花纹是不是水平、边角有没有折叠……战士们整理内务的细心劲儿在此体现无遗。至于贴春联这个活儿,人高马大的赵队长是不二人选。
火红的窗花、火红的灯笼、火红的对联,像盛开的鲜花,又好似燃烧的火焰,将营房内外点缀得分外喜庆。每一位军人对红色都有着特殊的感情,虽然今天的红色代表的是喜庆与祥和而非荣誉和使命,但驻守边关的他们比任何人更能体会这份喜庆祥和的来之不易。
“想一下这段话怎么说比较恰当,我感觉就这样直接转到新兵入伍有些太生硬了。”贴完对联,赵队长又来到电脑前和文书讨论起明天联欢会的主持词。不知从何时起,举办“春晚”成为了中队过年约定俗成的一项惯例。说到表演节目,中队里向来是藏龙卧虎,歌曲、舞蹈、相声、小品,一个个节目那是手到擒来,而相声小品都是根据战士们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改编,在幽默之余更能引起战友的共鸣。
打扮完营房,战士们又开始忙碌起自己的一摊活计——
营房里几个战士围坐在一起排练明天的节目。
司务长和副队长正在探讨大年三十晚上的食谱。
一位脸上稚气未脱的小战士隔着窗花静静地看着窗外,也许正在考虑该向家里的父母说些什么……
对于普通人来说年意味着团圆,而对于军人则代表着思念。对于这份思念,中队指导员马新军体会更加深刻。17岁入伍,到今天马新军来到部队已经有14个年头了,也是中队入伍时间最长的老兵。除去读军校的三年,马新军的大部分军旅生涯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今年是他连续第六年留在部队过年。
“没有办法,满洲里公路口岸是24小时通关口岸,逢年过节是最忙碌的时候,实在离不开人。”作为三中队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之长”,“责任”这个词在马新军心中永远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会想许多安慰的话语准备向父母诉说,可这些话还没有说出口,电话那边已经传来母亲轻柔的话语:“行啊,那就别回来啦,工作重要,记得有时间多回家看看……”
不知不觉一天的时光再次从战士们的身边划过,熄灯就寝的铃声再次响起,中队的营房没有白天的喧闹,只有偶尔传来的战士换岗的脚步声。一样的轮岗执勤、一样的准时熄灯,监护三中队与一年中的其他三百六十四天没有区别,只有窗户上的窗花静静地反射着远处的灯光,提醒着他们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
腊月廿九,满洲里边检站监护三中队的战士们仍然坚守在口岸一线执勤。
贴春联、贴窗花、挂灯笼、包饺子是春节里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一件事,军营也不例外。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