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旅游+”战略推动全域旅游多点开花满洲里
套娃广场一角。王化勇摄
将旅游产业触角延伸到更广阔天地
2016年7月3日下午,伴着发车铃清脆的响声,万里茶道“满洲里——西伯利亚号”中俄跨境旅游专列缓缓启动,从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驶出国门,赴俄罗斯开始为期8天的异域之旅。
专列从满洲里出发,沿着欧亚大铁路,横跨西伯利亚,穿越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赤塔、乌兰乌德三市,最终抵达伊尔库茨克,行程3500多公里,一路上游客能够充分领略俄罗斯的秀美河山和风土人情。
差异化是旅游产业活力所在,作为口岸城市,除了自身特色,国门内外的两种风景更是潜力无穷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满洲里依托中俄蒙三国风情,积极培育开发满洲里——俄罗斯——蒙古国的中俄蒙三国旅游环线。打造了出境自驾游、狩猎游、青少年夏令营、跨境旅游专列、红色游、生态游、冰雪游等特色跨境旅游产品,开展中俄满洲里——阿尔山——海拉尔区域旅游环线探察、“茶叶之路——和平之旅”自驾游环线考察,相继开通了“欧亚之星”、茶叶之路“满洲里——西伯利亚号”中俄跨境旅游专列。
“不虚此行!”游客的评价是评定旅游工作好与坏最准确的标准,“满洲里——西伯利亚号”中俄跨境旅游专列自2015年开通以来,在中俄蒙三国地区反响强烈,受到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对俄跨境旅游的重要品牌和中俄地区旅游合作的典范。(李乾坤)
“旅游+”概念提出以来,作为第一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桥头堡,满洲里承载了“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中蒙俄旅游合作走廊的重要枢纽和中心城市的功能,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在目前已经形成的五大边境旅游圈中,成为潜力条件最好的边境旅游中心城市,实现了以旅游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一业带百业的良性互动和共赢发展。
2016年满洲里市旅游总人数682万人次,其中出入境旅游人数141.59万人次,同比增长31.72%,(其中:俄籍入境旅游者59.61万人次,同比增长40.70%,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占全国俄籍入境约25%,占全区约87%)。国内旅游者190.56万人次,同比增长1.45%。旅游创汇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6.37%,旅游总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6.2%。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就业6万余人,旅游业已成为当地战略性支柱产业。
旅游+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春节刚过,满洲里市东湖区二卡新村就迎来了三三两两结伴游玩的客人。一度安静的二子湖、万康生态园、智能温室等乡村旅游景点又热闹了起来,成为附近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好去处,也成为满洲里发展生态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满洲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针对我国第四大淡水湖、北方第一大湖——呼伦湖水位持续下降等生态问题,满洲里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主动参与呼伦湖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经过3年多的保护与治理,呼伦湖如今水位升高,水面扩大,湿地面积恢复,鸟聚鱼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满洲里加强生态恢复与保护力度,保护河湖湿地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和周边水系系统生态平衡,全力推进二卡国家跨国湿地公园建设。几年来,满洲里按照“一轴一环一带、多点多线多园”的总体布局,建设了一批城市广场和公园,打造了以301国道、西部城区环城道和机场高速为轴线的生态景观廊道,为创建“自治区级园林城市”添绿增色。
“让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加宜居。”一年四季,总是有全国各地的游人纷至沓来。烟波浩渺的呼伦湖畔,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草原,静如处子的二子湖边……这些沐浴在大自然怀抱下的生态旅游景点成了游人们心中向往的殿堂,也让满洲里走在了推进全国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示范区建设的前列。
旅游+跨境助力口岸贸易蓬勃发展
没有口岸贸易就没有满洲里的繁荣,没有跨境旅游就没有满洲里的人气。这些年,满洲里紧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服务于“欧亚大通道”建设。满洲里从2013年开始,谋划培育的“苏满欧”等跨境班列已逐步形成规模,2016年又新增了“满俄欧”“赤满欧”和“通满欧”等区内始发跨境班列,班列线路达28条,居沿边地区首位;全年开行846列、货值11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年底,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与西安综合保税区互设保税仓,这对于加快中俄蒙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层次,完善满洲里口岸和旅游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满洲里是国内唯一全天24小时都可通关的口岸城市,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公路、铁路、航空3个入境通道均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城市。目前,一批促进跨境旅游的政策在满洲里得以落实,如边境异地旅游办照业务恢复后,实现当天申领,当天出证。满洲里边检站主动推出边境旅游团预检预录、简化通关查验手续等十余项举措。已经落地的ATA单证册签证制度,便利了出境自驾游的游客,且管理权限已下放满洲里。加上赴蒙古国签证权和公务出国办证等一批管理权下放,边境旅游的吸引力更为强劲。不仅如此,满洲里还积极推行“三互”通关改革,在全国首创“一机三屏”监管模式,在沿边口岸率先启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俄互市贸易区深度开放取得重大突破,边民互市贸易平台实现试运营,营业额近亿元。
随着跨境旅游业层次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满洲里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内地游客赴俄蒙旅游和俄蒙游客赴内地旅游休闲度假的重要中转站。
旅游+城市把全城打造成5A级景区
“一道街体现古典俄罗斯建筑风格;二道街体现哥特式建筑风格;三道街体现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四五道街体现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中国人到满洲里就像出了国,俄罗斯人来到满洲里就像回到家。”这是大多数游客对满洲里的印象。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既是呼伦贝尔的重要旅游节点和目的地,也是欧亚陆路大通道上的重要旅游枢纽,满洲里始终把发展旅游业摆在突出位置,紧紧依托中俄蒙三国交界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以国际要求提升标准,以本土优势铸就特色,积极打造中俄蒙文化交融的跨境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按照城景一体化的原则,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5A级景区来打造,结合红色记忆、草原文化、俄蒙风情等城市名片,开展沿街建筑外立面维修改造和城市夜景美化亮化“双提升”工程,使主城区欧式风格更加浓郁、更具品质。大力发展精品旅游,以中俄边境旅游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统筹推进国门、爱情岛、套娃风情园、猛犸公园、了凡水世界等主题景区建设,推动各类景点景区整体提升品质、优化服务、塑造品牌。大力发展四季旅游,持续提升冬季旅游,主动融入自治区、呼伦贝尔和哈尔滨冬季旅游圈,主动加强与周边旗市区的旅游合作互动,精心开发滑冰滑雪、雪地摩托和冰捕等具有市场吸引力、游客参与性的冬季旅游产品,让寒暑交替各有特色,一年四季吸引游客成为常态。大力发展跨境旅游,建立健全国际旅游合作机制,鼓励开发跨境旅游项目和俄罗斯贝加尔湖、蒙古国库苏古尔湖和中国呼伦湖等跨境联动精品旅游线路,打造跨境旅游中俄合作示范区。
随着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满洲里加强公路、铁路、航空国际口岸建设,不断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增加城市广场、绿地、公园,开辟了适合中外游客需求的步行街、商业街区、购物休闲场所,加大城市亮化,推出“夜游满洲里”旅游项目。满洲里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
旅游+文化全面提升旅游品质
满洲里虽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文化渊源却可追溯到万年之前。古人类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全国最完整的猛犸象化石、最大的鲜卑族古墓群遗址等,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大都分布于此。为此,草原文化、矿山文化、红色文化、异域文化构成了今天满洲里文化的多元多彩。
满洲里相继开发建设了以红色旅游文化为主的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国门景区、中共六大展览馆;以扎赉诺尔文化为主题的扎赉诺尔博物馆、猛犸公园;以异域文化为主题的俄罗斯套娃广场景区;以草原文化为主题的铁木真大汗行营、敖尔金蒙元文化旅游区。同时,还推出了满洲里——俄罗斯——蒙古国的中俄蒙三国旅游环线;打造了出境自驾游、狩猎游、专列游、红色游、冰雪游等特色跨境产品;引进了俄罗斯大马戏、芭蕾舞、歌舞表演等文化艺术团体。
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同时,满洲里大力发展玉石文化、油画等产业,谋划实施高端文化产业项目,繁荣文化演艺市场;持续打造北方国际科技博览会、中俄蒙国际旅游节、冰雪节等节庆会展品牌,争办欧亚国际论坛、中俄蒙国际论坛,全力打造“南有博鳌、北有满洲里”的国际知名会展城市。满洲里大力提升旅游服务标准,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完善配套城市旅游服务中心,促进旅游业态向综合型、智能型和融合型转变;全面提升旅游商品与服务质量,打造旅游消费放心城市,实现放心旅游在满洲里。
旅游+互联网创新思维紧跟时代发展
冰上运动。李明摄
满洲里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扩大旅游影响,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广告等媒体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俄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活动。面向全国征集并发布了满洲里城市形象标识。与首都航空合作启用“满洲里号”冠名飞机,移动的城市名片往返于世界各地。成功举办2016年满洲里第十八届中俄蒙国际冰雪节,在中国城市冰雪节旅游影响力TOP10榜单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被评为最具创新价值的冰雪节,冬季旅游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获得大幅提升。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满洲里致力于整合旅游资源,不断开发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全力打造跨境旅游品牌。在全区率先开展了“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中俄百名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中俄赤塔——满洲里——阿尔山——海拉尔区域旅游环线探察、“茶叶之路——和平之旅”中俄蒙环线自驾游考察、中俄蒙三国跨境旅游合作发展对话会议等活动,开通了“欧亚之星”、万里茶道“满洲里——西伯利亚号”中俄跨境旅游专列。先后开辟了6条满洲里至俄蒙城市的国际航线,满洲里市中俄边境互市贸易平台实现试运行,边境旅游试验区和中俄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有力地推动了中俄蒙旅游合作发展。目前,满洲里共有52家旅行社,其中国际旅行社14家;星级饭店16家,其中5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2家;A级景区5家,其中5A级1家,4A级1家。满洲里口岸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区旅游行业首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并荣获了2016年“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也是自治区唯一获此荣誉的旅游企业。此外,满洲里市5位导游员和2位游客分别被评为“中国好导游”和“中国好游客”;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荣登国家旅游局“旅游红榜”之厕所革命最佳景区。(李文博)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