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答卷暖人心——2016年满洲里市民生事业发展综述满洲里

满洲里日报 / / 2017-01-09 10:55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民生的理念更加成熟,保障民生的措施更加有力,深入推进民生领域重点改革的决心更加坚定。一份份民生答卷依次铺开,助力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贫有所扶

2016年,我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以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和社会保障为举措,严格按照自治区“453”工作方法,结合我市实际,推出“471”扶贫工作方法(即“四清”“七个一批”“一本台账”)。确定帮扶贫困户93户、260人,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采取医疗救助帮扶一批、低保协调帮扶一批、创业就业帮扶一批、生产扶持帮扶一批、资金支持帮扶一批、住房改善帮扶一批、协调贷款帮扶一批七种帮扶方式,助力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将脱贫计划、帮扶措施和工作台账“三账合一”,制定我市《2016年扶贫工作台账》,实行月报送、季通报制度。

市扶贫办与民政、卫计、红十字会等部门、协会、企业紧密联系,全年共计实施帮扶措施246项,其中医疗救助类3项、低保协调类5项、创业就业类11项、生产扶持类33项、资金帮扶类184项(35余万元)、住房改善类8项、协调贷款类2项,切实保障了我市93户、260人实现脱贫。

 民有所倚

2016年,我市抓好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两项政策有效衔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强化社会救助精准水平,救助方式不断创新。搭建了“城镇医保+商业保险+民政救助”的多层救助格局,降低了我市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的风险。以“四个统筹”为特点的城乡低保统筹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6年,我市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打造健康养老模式。完善12349民生服务平台+社区服务超市+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功能,开发服务网站和手机客户端,拓展服务领域,增强养老服务选择性,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也为老年人创造了更多的满足感、幸福感。

 住有所居

2016年11月14日,我市开展了南区道口路以西、四道街以南、阜城街以北、站前路以东(不包括地震台、铁路医院)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签约工作。随着此批房屋征收补偿工作的结束,我市2016年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完成。

这一年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是我市实施棚户区改造以来规模最大、户数最多、影响最广的一次,共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14个、2091户,改造面积29.0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2051户房屋征收工作,总体签约率98%,安置房建成后,近万余人受益。

2016年12月30日,我市举行第24次廉租房分配会议,89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通过公开抽签的方式分配到盼望已久的廉租房。截止到2016年末,全市共建设、筹建廉租住房1914套,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自2009年在自治区范围内首先实现实物配租保障起,已实物配租保障1726户。

业有所兴

2016年12月28日,建筑面积为2070平方米四层建筑,集创业示范、创业孵化、技能实训为一体的满洲里市青年创业场正式启用。30家企业入驻,合计带动就业770余人。

2016年,我市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推进创业就业、人事人才等重点工作,积极进取、统筹落实,实现了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除重点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外还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截止到2016年12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014人,完成任务的100.3%;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30人,完成任务的155%;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44人,完成任务的116%;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1187人,完成任务的118%。举办创业培训班48期,培训学员615人,成功创业502人,带动就业1571人;举办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班63期,培训学员202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6笔,金额2127万元,完成任务的106%。提高社保补贴标准,为6457人发放社保补贴2229.8万元。

病有所医

2016年12月24日,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临床院士专家工作站举行揭牌仪式。作为呼伦贝尔首家、自治区医疗领域第三家获批的院士工作站,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临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以来已完成我市及周边地区3000余名女性宫颈癌筛查工作,进行121例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院士站的成立,为我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2016年我市加大对公立医院支持力度,投入3200万元为市人民医院、南区医院、中蒙医院更新了医疗设备设施,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价值2253.8万元的医疗设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重点学科(专科)建设,深化对口支援工作。

困有所济

社会保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更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2016年我市集中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了自治区范围内异地就医结算,为全市异地就医定点单位授牌,共办理异地备案128人次;积极探索和完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实行付费总额控制和单病种付费,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八家定点医院作为首批实行付费总额控制试点单位;建设社会保障运维监控中心,提高运维监控管理能力;加快第二代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工作,发放90052张;全面推进基层“12333”综合柜员制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市街道社区设置自助服务一体机及标准化信息采集设备,建立综合柜员制业务经办系统,实现“平台在社区、经办在家门、服务在基层”。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一组组温暖民心的数字和事例背后,是我市科学发展的铿锵足音和惠民阳光。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改革创新保障民生,以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相信随着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民计民生将进一步改善,全市人民也将生活得更加幸福。□记者林妍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