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解读:二连浩特市的经济发展二连浩特
过去的五年里,二连浩特市以建设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推进北方重要的国际贸易基地、国际物流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跨境旅游基地建设的进程,全市经济发展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与2010年相比,2015年末二连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6%,实现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2亿元,年均增长14.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亿元,年均增长16.3%;成功引进内蒙古银行、包商银行、鄂尔多斯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34家,各项存款余额75.4亿元、贷款余额69.1亿元。跨境人民币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69.5亿元。
2015年末,二连浩特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299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6018元,年均增长11.5%,居全区领先水平。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383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103人,是“十一五”期末的1.9倍,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2.4%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75%、96.5%和78.11%。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7490元提高到23415元,年均增长25.6%。
2015年末,外贸企业由502家增加到961家,建成规模较大的物流园8个,总面积达254万平方米。完善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面积由2010年的31.5平方公里扩至49.75平方公里。完成公路口岸货运新通道、旅检通道(改扩建)、环宇出口和汇通进口监管查验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通关能力不断改善,铁路口岸年过货1500万吨,公路口岸年过货量500万吨、过客500万人次,物流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1400万吨,年均增长10.2%;进出口贸易额80亿美元,年均递增19.5%,国际贸易总量持续增长。连续成功举办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共签署合作协议102项,协议金额达64.4亿美元。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品牌特色日益彰显。 2015年末,二连浩特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99.67万人次,年均增长5.1%,旅游业总收入172.81亿元,年均增长17.9%。建成国门旅游景区工程、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盐文化展厅布展工程、国门景区商业服务区工程,奔奔塔拉度假村等项目,恢复开展中蒙边境一日游,成功举办中国二连浩特“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百峰骆驼重走茶叶之路等系列活动,汽车露营地、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交通导引标识进一步建立,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与周边旗县市、蒙俄有关地区旅游互动协作进一步密切、增强,更多的国内精品旅游线路、跨境旅游线路得以开辟,口岸文化旅游活力进一步增强。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