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赴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学习考察的报告二连浩特
为加强二连浩特、乌兰察布两地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指示,近日,市委办公厅抽调人员专程赴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学习考察。集宁区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现代物流园区。考察组此行重点考察了集宁现代物流园区、集宁机场、集宁国际皮革城、进口商品直营中心等地,并与相关负责人举行了座谈,了解与我市关联度比较高的产业发展情况,就两地开展区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现将此次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乌兰察布市位于自治区中部,辖11个旗县市区,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该市地处蒙晋冀三省交界处,背靠呼包鄂经济圈,面向京津晋冀开放前沿,是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通道。东距首都北京300多公里,是自治区距离北京最近的盟市。辖区境内有京包、集二、集通、集张、大准等铁路,途经该市八个旗县市区,覆盖率达到73%。通往法兰克福的国际货运列车“如意号”始发乌兰察布。中欧班列X9053次(乌兰察布—阿拉木图,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一带一路”重要铁路枢纽节点城市。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客运专线开通后,乌兰察布将融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考察组认为,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是乌兰察布市发展的最大优势,李纪恒书记提出“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格局都能够在乌兰察布市得到体现。
(一)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基本情况
集宁现代物流园区总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于2011年2月22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设。计划总投资512亿元,按“一园三区”规划布局,即综合区15平方公里,保税物流区20平方公里,物流加工区55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到2020年底完成,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其中综合区15平方公里、保税物流区20平方公里、物流加工区5平方公里,建成后预计完成投资200亿元左右,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税收10亿元,进入自治区“双百亿工程”行列;远期发展完成投资512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税收30亿元左右。2016年,园区共有项目23个,其中综合物流区15个、保税物流区8个,总投资115.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0个、新建项目3个。项目整体累计完成投资53亿元。与我市产业有关的项目有以下几个:
1.内蒙邮政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总投资8.7亿元,占地345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已完成投资4.04亿元,完成了仓储库、邮政中心局、草原智力运动中心、配套住宅小区等建设内容。
2.集宁国际皮革城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34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有2000个标准商铺,配套建有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休闲综合服务区。完成投资7.84亿元,北京新雅宝路市场已入驻。
3.丝路文化博览园项目。总投资11.85亿元,占地296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已完成投资5.8亿元,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正在招商,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4.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东疆进口商品直营中心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2万平米。主要包括进口商品直营中心、平行进口汽车直营中心、自贸区进口商品分拔中心。2016年7月10日开业运营,现有进口商品1.2万种。
5.内蒙古万方通泰木材加工产业孵化园项目。位于察右前旗平地泉镇,总投资4亿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包括加工标准厂房、实木门生产线、木地板生产线、板材生产线、原材料和产成品仓储物流、办公楼及附属设施等。目前办公楼主体已完工,完成2个车间基础及厂区内部基础设施。
(二)乌兰察布市其它与我市产业相关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1.丰镇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区。 2003年建立园区,副处级建制,市级工业园区。由氟化工东园区、西园区和轻工园区组成,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3平方公里。园区发展定位为面向全国重要的电力能源输出地、全国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加工基地、自治区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基地。园区主导产业为氟化工、冶金等产业,铁合金产能达到200万吨。2008年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2010年被自治区确定为22个沿黄沿线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已建成道路50公里,并配套实施了上下水管网和绿化、亮化工程,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污水处理厂2座,水、电、路、通讯基本满足企业需求。2011年完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目标任务,成为自治区双百亿园区。截止2015年年底,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入驻企业7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
2.察右后旗土牧尔台皮毛绒肉加工工业园区。园区2007年开始筹建,副处级建制,市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6.5平方公里。园区2008年9月被乌兰察布市确认为乌兰察布市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2009年7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园区主导产业为农畜产品加工和皮件加工,年绒毛交易量9000多吨,年屠宰加工肉羊30万只,生产绒毛制品30万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水、电、路、通讯基本满足企业需求,力争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日供水10000吨水厂、日处理10000吨污水处理厂。截止2015年底,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亿元,入驻企业5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6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
3.集宁皮件工业园区。1998年开始筹建,正科级建制。园区主导产业为:农畜产品加工和皮件加工,同时配套国际商贸城形成产销一条龙格局。截止2015年年底,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入驻企业14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00万元。
(三)集宁机场
乌兰察布集宁机场2015年10月建成,2016年4月25日正式通航。目前已开通:①天津—乌兰察布—鄂尔多斯—西安②深圳—乌兰察布—哈尔滨③北京—乌兰察布④杭州—郑州—乌兰察布⑤成都—郑州—乌兰察布⑥重庆—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大连往返航线。同时,天津—乌兰察布—鄂尔多斯—西安往返航线从10月30日起加密至每天一班。2016年底前将开通上海—天津—乌兰察布、昆明—乌兰察布—沈阳、海口—西安—乌兰察布等往返航线。
二、学习考察的体会与收获
乌兰察布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和集宁机场项目中超前的思维、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科学的运行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一)坚持用超前的规划理念引领未来发展。规划先行,建设超前。所考察的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坚持高起点、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大投入开发建设以及高质量、人性化的规范管理。乌兰察布市委、政府注重战略先行,规划超前,以创建“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推进“物流+”为抓手,利用集宁区具有“三北”通渠、交通要道的显著优势,定位将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成为与环渤海经济圈、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和“三北地区”联动协调、互补共赢发展的区域物流集散基地和转换枢纽。在开发建设之初就制定了《物流园区发展战略规划》,此后又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使规划开发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内蒙邮政物流配送中心、五洲助康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集宁保税物流中心、呼铁永晖铁路物流基地、宏成得成品油仓储物流基地等均投入运营,各物流中心建有标准化仓储库,大力发展临空经济、跨境物流、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物流金融,推进物流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力实施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三大开放合作战略”。
(二)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激活发展动力。坚持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管委会运用好有形之手,强化园区规划、监管和服务,公司运用好无形之手,搞活土地开发、基础建设和招商引资,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集宁现代物流园区管委会经自治区编办批准设立的,核定事业编制12名(副处级职数1名,科级职数6正4副),下设党政综合部、招商与经济发展部、综合管理部和规划建设部。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统筹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形成整体合力,提高园区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在全区第一家运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东疆进口商品直营中心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分设进口商品直营中心、平行进口汽车直营中心、自贸区进口商品分拔中心,建筑面积2万平米,商品数量到1.2万多种,分设男、女服装精品区、手表眼镜区、箱包区、化妆品体验区、品鉴区(现场加工海鲜、牛排等)和VIP休息区等7大区域,目前已投入运营。集宁国际皮革城主营“六大品类”,涵盖皮衣、裘皮、箱包、皮鞋、毛绒制品、工艺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先后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最受欢迎专业市场”“国家五星级专业市场”等称号。集宁区除了扶持“龙头企业”集宁国际皮革城发展外,还推出了《皮革业培育计划》,政府在融资、土地、能源等各方面提供配套支持和服务,延伸皮革产业领域与发展空间,让有自己的品牌、有意愿在集宁落户的小微皮革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倾力打造一城(集宁国际皮革城)、一园(集宁皮件产业园)、一基地(土牧尔台制革基地),培育和发展特色皮革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目前,集宁区拥有300多户小皮件加工企业和2万多名加工工人,辐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近2亿消费人群。
(三)坚持走品牌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新路径。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着力抓策划、拓阵地、创品牌,借助全国、全区重大对外宣传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形成了富有冲击力的对外宣传声势,打响“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养生福地乌兰察布”形象品牌,推动旅游与各产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先后在央视及内蒙古电视台新闻联播前分夏季和秋冬季不同版本投放了“吉祥草原,避暑胜地,养生乌兰察布”、“草原皮都,乌兰察布”形象宣传片,取得了明显效果。以承办自治区“十四运”、协办“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为契机,积极举办承办各级各类赛事,搞活冬季冰雪运动旅游,把乌兰察布打造成国家级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基地。深入实施“三大开放合作战略”,推动《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乌兰察布市借助加入中关村“一司一金一中心”合作联盟体系,依托中关村大数据和华为云计算项目,加快中关村乌兰察布产业园和华为云计算科技园等合作园区建设,加大相关项目引进承接力度,加快推进乌兰察布—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打造“内蒙古的中关村”。把承接北京雅宝路外贸服装市场转移与发展国际皮革城统筹起来,制定出台了《承接北京雅宝路市场产业转移专项优惠政策》,完善设计、加工、批发、出口价值链,产品远销俄罗斯、乌克兰、埃塞俄比亚、利比亚、南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倾力打造“国际时尚创意之都”。
(四)坚持用超前的胆识和气魄干事创业。乌兰察布市树立“工作上求快、作风上求硬、结果上求好”的导向,注重培养干部队伍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实干精神,注重狠抓落实,推动一些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比如,新建乌兰察布机场从选址到立项批复到机场建设工程全面建成,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内同类机场需8—15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承接首都产业转移方面,乌兰察布市多次与北京市进行对接,开展定向招商引资活动。集宁区政府和朝阳区政府签订了关于承接北京雅宝路市场产业转移的《框架协议书》,两级政府制定了全面的优惠政策,包括为入驻商户减免租金,补贴水电暖,提供交通、物流补贴,协助快速办结海关退税,保税区仓储,境内外产业市场推广等。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两级政府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专项工作组,深入北京雅宝路市场,详细了解掌握业主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具体需求,实现了精准承接。
三、对加强两地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建议
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加强二连、乌兰察布两地区域经济合作,是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选择,符合两地群众的共同利益。二连是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口岸,能够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依托口岸这一稀缺资源,培育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推动两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乌兰察布是联结京津冀经济圈和呼包银榆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紧邻京津冀和呼包银榆市场,是全区交通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作为口岸经济发展的内联腹地,也是二连口岸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理想“跳板”。经过认真思考,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双方可以在以下领域加强合作:
(一)加强互联互通领域合作。乌兰察布市提出了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三大开放合作战略”,我市也把建成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之一。但与蒙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通而不畅”是两地都面临的突出问题。应加强两地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努力使两地已进入国家和自治区规划的重大互联互通项目靠前实施,未列入规划的争取列入并尽快落地,共同解决互联互通瓶颈问题。铁路方面,应共同推动集宁—二连—乌兰巴托—乌兰乌德铁路扩能改造、集二高速铁路和途径二连、集宁的中蒙俄高速铁路中线工程建设。公路方面,应共同推动四子王旗至赛汉塔拉一级公路建设,畅通连接两地的旅游通道。我市应积极推动二广高速二连至赛汉塔拉段一级改高速尽快开工建设,实现两地高速公路直通。航空方面,应加强两地机场和航线合作,推动天津—乌兰察布、石家庄—乌兰察布等航线向我市延伸,做好市场开发和营销工作,提升航线经营效益;争取尽快实现二连浩特航空口岸常年对外开放,在此基础上,开通乌兰察布—二连浩特—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等国际航线,加快形成连通蒙俄、畅达内地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
(二)拓展贸易物流业合作。充分利用二连浩特口岸优势和乌兰察布的市场优势、交通优势,做大两地进出口贸易规模,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进口贸易方面,加强与乌兰察布市西北煤炭交易中心(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和集宁、丰镇、岱海等电厂的合作,探索通过二连口岸进口蒙古国优质煤炭资源,在口岸干选后,供给乌兰察布有关电厂或通过西北煤炭交易中心销售全国市场。利用乌兰察布市与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业已建立的合作关系,探索采用“企业主办、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推动建设进口商品直营店,进一步繁荣口岸贸易市场。出口贸易方面,发挥二连口岸紧邻蒙俄市场的优势,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加强乌兰察布相关上游企业和蒙俄以及欧洲下游企业的对接,推动乌兰察布马铃薯、冷凉蔬菜、皮革制品等农畜产品和氟化工、石墨碳素等工业产品经二连口岸出口。物流业方面,加强两地物流业、物流企业、物流园区间的合作,做大中蒙俄国际道路货运规模,打造多式联运交通运输走廊,推动两地建成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争取开通集宁—二连—蒙俄欧货运班列,将二连、乌兰察布打造成中欧班列货物集散地,提升中欧班列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我市应加快申报建设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开展平行进口车试点,利用中欧班列返空车皮,装运进口汽车到二连、乌兰察布等地销售,尽快培育壮大进口汽车销售市场,推动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竞争优势。
(三)强化加工业合作。利用两地独特优势,合作布局产业链,谋划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两地落地投产,提升两地工业经济效益。进口加工业方面,发挥口岸优势,利用蒙俄丰富的木材、矿产、煤炭、皮革、绒毛等资源和乌兰察布水资源、人力资源优势,与集宁皮件工业园区、万方通泰木材加工产业孵化园、察右后旗土牧尔台皮毛绒肉加工工业园区加强合作对接,大力发展进口资源加工业,科学谋划布局产业链条,探索形成“进口—二连初加工—乌兰察布精深加工—出口或国内销售”和“进口—乌兰察布初加工—二连精深加工—出口”的合作模式,改变进口资源穿岸而过的局面,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出口加工业方面,应加快推动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利用欧美赋予蒙古国的“普惠制”政策,以及国家和自治区赋予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特殊优惠政策,加强与乌兰察布、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五金机电、生活日用品等出口加工企业的对接,合理布局生产加工工序(比如,可将耗水工序安排在乌兰察布完成),解决水资源制约问题,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
(四)深化旅游业合作。二连、乌兰察布两地重要旅游景区普遍相距200—350公里,仅有3—4小时车程。乌兰察布市拥有远古遗迹、森林湖泊、温泉火山、高山草甸草原、火山草原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高的旅游市场人气(今年前三季度接待各类游客近1100万人次),被列为“全国自驾游旅游示范城市”;我市恐龙游、边关游、草原游(戈壁草原)、跨境游等主打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能够与乌兰察布市实现优势互补,且我市跨境游对国内游客特别是自驾游游客吸引力较强,两地开展旅游合作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应加快落实两地已签署的旅游业合作协议,加强两地旅游协作,共同包装旅游产品,策划精品线路特别是中蒙俄跨境旅游线路,加强市场营销,合力打造旅游环线,鼓励旅游企业组织客源互送,推动两地旅游线路、宣传、市场一体化发展,实现品牌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我市应加快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争取设立边境旅游试验区,加快景点景区提档升级,打造看点、增加卖点,延长旅客逗留时间。
(五)建立完善合作机制。二连与乌兰察布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大、互补性强,具有良好的历史基础和现实优势。应进一步加强两地区域经济合作的顶层设计,作出科学合理的制度性安排,推动两地区域经济合作管长久、能长久,提高经济效益,造福两地群众。应加强对规划建设自治区中部经济区的战略研究,将二连、乌兰察布和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等锡盟西部旗县涵盖在内,明确产业布局、基础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以进一步拓展二连试验区的内联腹地,放大二连口岸的辐射带动作用。应推动建立由两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领导机构,负责两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整体设计、统筹规划、协调落实等工作;推动建立区域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确定具体合作思路和内容,定期协商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建立对口部门联系合作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工作交流,促进工作开展;推动建立区域经济发展项目和政策统一协调制度,积极推动两地业已享有的优惠政策实现共享和优势叠加,针对重点合作领域,共建项目库,开展产业链招商,实现共同受益;推动建立两地干部挂职交流制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郭东辉、相小昂)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