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行政审批“放管服”二连浩特

中国·二连浩特 / / 2017-01-05 00:42

2016年以来,二连浩特市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改革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构建起严格依法、公平公正、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群众满意的政务服务体系,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做好简政放权“加减法”,下好深化改革“先手棋”。主动承接上级事权和审批事项下放。扎实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工作,自治区扩大旗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目录中涉及的61项事权已落实60项。承接区盟两级审批事项115项,着力加强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政务“三个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认真做好简政放权的“加减法”。一方面,围绕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做好“减法”;另一方面,围绕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服务水平做好“加法”,做到以“减”促简政,为全面深改“破冰提速”。二连浩特市委、政府将“放管服”改革纳入各部门目标绩效考核,建立完善责任链和任务链,对工作任务全部予以量化,逐项明确目标要求、具体措施、时间进度。市直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抓好职责范围内的改革任务落实,打通深化改革“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市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推动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逐步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自助终端、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

二是“放”出惠民高效,“管”出规范有序。通过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权力清单编制,对全市34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精减本级审批事项8项,保留审批事项205项,形成2748项权力清单面向社会公布,做到了清单之外无审批,以有效的“管”促进更积极的“放”。建成集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产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职能为一体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变“分散交易”为“集中交易”。今年以来,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节支率分别达到6.8%、8.2%。深化不动产登记和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区率先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工作,整合房产、土地等不动产登记职能,搭建统一登记信息平台,颁发了华北地区首本不动产权证书。深入实施“先照后证”和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基础上,积极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的热情,一大批新业态、新产业相继涌现。截至目前,二连浩特市市场主体达到13553户,认缴出资总额14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7%、16.9%。

三是提升“服”的质量,方便群众办事创业。二连浩特市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将原来“1+4+9”政务服务模式整合为“1+4+8”服务模式,所有事项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了50%以上,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对全市所有审批事项进行跟踪监测,将办件量较少的19个部门100项审批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实行“一口受理、一口办结”,减少审批“体外循环”,使行政资源得到科学合理配置。清理减少涉企收费,真正为企业“松绑减负”。制定中介服务办事指南和示范文本,授权两个进厅中介公司提供13项免费服务,规范收费标准、规范办理材料、规范服务流程、规范服务承诺,切实提升中介服务效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推行“马上办”工作模式,提高即办件比例,对关联事项进行整合、重组,打造以关联事项为单位的集约式审批,为群众提供打包式服务。同时,完善了政务服务、行政效能监察远程视频音频实时监督系统,建立网上动态意见评价反馈平台,设立电话投诉热线,每月定期“面对面”征询群众意见,对审批结果进行跟踪问效,全力打造“审批项目最少、审批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好、发展环境最优”的高效二连、便捷二连、服务二连。全年共受理审批服务办件96087件,办结95502件,办结率为99.4%。其中:即办件81493件,占总办件数的85.3%;承诺件受理13811件,占总办件数的14.4%;多部门协作办件1082件,办结1060件,办结率为97.97%。日均办件数为387件,接待办事群众144131人/次。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