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边境及跨境旅游发展情况二连浩特
中国·二连浩特
/ / 2017-01-04 09:20
近年来,二连浩特以建设边境特色旅游基地为目标,按照“北疆之门、茶叶之路、千年驿站、恐龙故里”旅游形象定位,依托口岸,积极培育开发化石遗迹游、异域风情游、民族特色游、边关文化游、茶叶之路游、大地景观艺术游等特色旅游品牌,促进中蒙俄旅游与文化融合式发展。边关特色旅游、驿站文化旅游和恐龙文化旅游已初具规模。目前,二连浩特市共有旅行社7家,分社2家;餐饮、住宿企业806家,其中餐饮574家,住宿232家,接待床位10231张;直接和间接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已建成国家3A级国门景区、4A级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展示国内首家驿站文化的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以及恐龙市门景观大道、驿路文化公园、奥林匹克文化公园、陆桥公园、恐龙公园、戈壁生态公园、湿地公园、赛乌素特色小镇、奔奔塔拉牧人之家等10余处特色旅游景点。积极开辟赴蒙古国扎门乌德、赛音山达、乌兰巴托、哈拉和林、色楞格省5条精品跨境线路,主打产品为扎门乌德一日游和乌兰巴托多日游。“十二五”期间,二连浩特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00万人次,年均增长5.1%;旅游业总收入172.81亿元,年均增长17.9%。2016年1-9月,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52.8万人次,增长8.2%,其中国内游客86.4万人次,海外游客6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7亿。
2015年始为进一步推动提升二连浩特市旅游开放水平,推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落实自治区旅游局全区品牌旅游景区建设工作,经自治区旅游局组织的专家组研讨评审,确定以二连浩特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项目为重点推进二连浩特市品牌旅游景区创建。(一) 全方位布局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将二连浩特市作为大景区打造,围绕“历史的万里茶路,今天的跨境旅游”主题,力争用三年时间将二连浩特市打造成为集跨境旅游、购物退税、休闲娱乐、参与体验为一体的中蒙跨境旅游合作示范区国际旅游目的地。总面积92.5平方公里,总投资28.2亿元。建设布局主要分为三大片区:北部边境特色区是示范区核心区域。包括边关文化游览区、旅游购物退税区和异国风情体验区。南部城市客厅区是城市入口游客接待区。包括旅游综合服务区、交通服务枢纽区、旅游购物区、“马文化”演艺体验区和国际自驾车露营区。东部旅游资源展示区是示范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承载区域。主要包括驿站文化旅游区、恐龙遗迹旅游区、盐文化旅游区和牧家乐体验区。(二) 全力建设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2015-2016两年累计完成投资 21.75亿元,完成总投资28.2亿元的77%。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总投资3.5亿元的边民互市贸易区工程一期完工并投入运营。游客可凭互市贸易证享受8000元/人/天免税政策,极大提升了商贸购物旅游氛围。总投资9亿元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围道路、围栏工程已完工。总投资3.5亿元的国际会议中心于今年9月3日“二洽会”召开时投入使用。中蒙国际马术演艺基地已开展演艺,用于大型历史实景剧《成吉思汗的黑纛》的旅游文化演艺,演出近两个月时间、60场,观众近万人。(三)努力开辟跨境旅游线路5条。分别是:二连浩特—乌兰巴托—乌兰乌德—贝加尔湖—赤塔—满洲里12日自驾游;二连浩特—乌兰巴托—库苏古勒湖—哈啦和林—乌兰巴托—二连浩特9日自驾游;二连浩特—乌兰巴托—特日勒基度假村—十三世纪蒙古部落—克鲁伦河—二连浩特7日游;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赛音山达—乔伊尔—特日勒基—乌兰巴托多日游;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赛音山达三日游。(四)大力加强跨境旅游宣传工作力度。一是加强区域合作。多次与蒙古国、俄罗斯开展考察互访活动,合作举办中蒙俄区域性旅游企业及马业发展交流合作论坛,先后与蒙俄地区签订《中国二连浩特市与蒙古国戈壁松布尔省旅游合作意向书》、《中蒙俄区域马业发展合作协议书》、《中蒙俄“茶叶之路”旅游线路开发合作意向书》、《中蒙俄旅游企业区域合作协议书》、《中蒙俄旅游企业“茶叶之路”自驾车线路开发合作协议书》、《乌兰巴托与二连浩特两地旅游合作意向书》、《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协议》。2016年签订《中蒙旅游合作协议》。二是开展节庆活动。2011年3月成功举办“中蒙俄驿站历史文化研讨会”。2012年7月16—28日,成功举办“茶叶之路”中蒙俄国际汽车穿越拉力赛。通过举办赛事,为中蒙俄“茶叶之路”自驾游线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在2012年拉力赛基础上,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在2013-2015年举办“茶叶之路”中蒙俄国际汽车自驾集结赛系列活动,先后有5批64车280人次报名参加。从二连口岸出境,穿越蒙古高/原,途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赤塔等地,最后从满洲里入境的旅游线路已经成为一条深受中方游客欢迎的自驾旅游线路。成功举办2013年4月-2014年6月历时14个月的“百峰骆驼”重走茶叶之路系列活动。驼队徒步行进近万公里,穿越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8省区。并重走茶叶之路骑行活动。2015/2016年参并举办“中蒙俄三国青少年内蒙古草原夏令营活动”。三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2009年,与蒙古国家旅游局联合制作《旅游宣传手册》,在各自国内用本国文字制作对方旅游宣传手册进行宣传。2012年,分别制作“茶叶之路”网站和斯拉夫文和俄文版“二连浩特旅游网”,加大对蒙、俄茶叶之路沿线地区的网络宣传。2013年-2016年,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人口密集场所租用大型户外LED广告显示屏宣传二连浩特,不断丰富对蒙宣传形式。2014年5月开始利用乌兰乌德户外外大型广告牌开展二连浩特旅游形象宣传,扩大二连浩特“茶叶之路”节点城市重要地位的影响力。2010年-2016年先后5次组织旅游企业前往蒙古国乌兰巴托、俄罗斯乌兰乌德和伊尔库茨克举办二连浩特旅游专题推介会。宣传二连浩特城市形象、旅游资源、购物投资环境、招商优惠政策、落地签证政策等。每年积极邀请蒙方参加我国、我区及我市举办的各类旅游会展活动,如国际旅交会、国内旅交会、中国北方十省旅游交易会、内蒙古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及草原那达慕、旅游商品展销及设计大赛、二洽会、中蒙俄市长峰会、茶叶之路节庆活动等。同时,积极组织二连浩特市旅游企业参加蒙古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和有关茶叶之路方面的研讨会。
2017年推进跨境旅游的工作重点按照2016年国家旅游局及自治区旅游局提出的创建边境旅游试验区、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的要求,二连浩特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上报《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创建方案》及边境旅游试验区的创建申请,正在等待自治区旅游局的审查意见。二连浩特市要以“两区”建设为契机,围绕地缘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旅游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旅游服务功能和市场竞争力。
2017年,二连浩特市跨境旅游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以“茶叶之路”为切入点,不断加强与蒙俄及国内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交流,联手打造“茶叶之路”国际旅游品牌。二是深化与乌兰巴托、乌兰乌德等蒙俄重要客源地的合作,共同开发、丰富特色旅游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三是深度落实中蒙旅游合作协议,推动解决中蒙旅游团队互免签证、自驾车在蒙通行、边境游证件、提高旅游通关效率等问题,促进跨境旅游快速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强与蒙俄旅游管理部门的沟通合作,继续与蒙古国旅游协会、乌兰巴托市旅游局、东戈壁省旅游局保持日常沟通联络机制,互邀参加对方重大旅游会展活动。五是通过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牌等方式,积极开展对蒙、俄的宣传促销,吸引更多外籍游客前来二连浩特市或通过二连浩特市入境来华旅游。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