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打造“口岸党建”品牌实现开放发展二连浩特
二连浩特市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积极打造“口岸党建”品牌。从深化“五边行动”,整合党政军警民各方资源,推动基层组织、干部、人才的“三个轮子”一起转,从而构建部门联动、区域统筹、共筑共建的边境一体化党建工作格局,以此实现抓党建促发展、固边防保稳定、惠民生促和谐的开放发展目标。
该市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建立社区联合党工委,区域内39位驻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委员,构建“1+N”区域化党建格局,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方式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实现口岸区域党组织全覆盖。同时建立“口岸党建联席会”,建立34项协调议事制度,强化“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解决工作成效不明显、落实不到位问题。
打造口岸“智慧党建”,组建市、苏木、嘎查三级党建“千人公众微信圈”, 形成“党建+互联网+学习教育+民生服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三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实时音频视频对话沟通工作,实现了纵向互联、横向互通。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市委中心组学习为带动,举办党性教育、红色教育和国防教育各类培训班16期,培训党员干部2959人次。
树立“大边防”意识,建立边境基层党组织、驻军部队、公安边防、联检联运部门区域化联创共建模式,制定了联排、联解、联控、问责4项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治安防范网络,在嘎查、社区、党员中心户设立警务室,为党员中心户和边防哨所配备电教设备,边防派出所负责人兼任苏木党委班子成员,边防民警兼任嘎查联防员,治安服务实现“零距离”,社会治安综合满意度达到98.6%。实行海关、检验检疫“三互”大通关改革,构筑了区域协作高效化、管护网格化、活动同步化、服务精细化、共建长效化的联防联控格局。
实施“两转双赢”战略,制定7项“三农三牧”惠民政策,通过“党员中心户”领办合作社、兴办设施农业、发展家庭生态牧场和旅游牧场,增加牧民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创新党员中心户“3+1”服务模式,建立文化点、医疗点、购物点和带富致富机制,使全市1935名牧民实现党建服务全覆盖,共组织文体活动400多次、发放“家庭小药箱”711个、创办领办合作社16个,带动1050名牧民实现增收,惠及牧民3000余人次,解决了边境牧区党员集中难、开展活动难、作用发挥难、服务群众难、工作推动难问题。
同时,将扶贫攻坚工程与三级示范抓引领活动紧密结合,组织486名市直部门干部“下沉”到嘎查社区,联系服务1525户贫困户、低保户、党员中心户,推动扶贫攻坚取得实效。选派正科级干部担任嘎查“第一书记”,驻村蹲点宣传政策、服务民生,解决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8个月内实现了村容村貌改观和干群关系改善。建立市四大班子领导“一对一”包联嘎查制度,以“民情日记”、现场办公、工作“周调度”的方式解决群众诉求,使42户127名建档立卡贫困牧民全部实现了脱贫。
该市通过“点上”突破,不仅带动边境牧区党建工作的全面提升,还凝聚了口岸开放发展动能。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