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航空港在全国率先启动海关检验检疫机场满洲里
据满洲里海关消息,12月20日满洲里国际航空港依托海关、检验检疫、机场“一机三屏”,打造航空口岸“三互”通关新模式。新型通关模式打破了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场所和机场安检区的物理界限,拓展联检联运部门合作空间,实现各方同步机检、同步查验、同步放行和协调处置业务,形成了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三互”通关作业平台,这在全国航空口岸还是首次实现。
据了解,今年年初,满洲里海关就开始了相关工作的部署和筹备。今年8月初,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到满洲里海关调研时,对该关在航空口岸联合检验检疫、机场共同实施“一机三屏”,打造新型“三互”通关模式的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满洲里海关迅速牵头相关单位进行深入研究,并成立工作组,加快推进。在各方支持配合下, “一机三屏”通关模式正式形成。
以往,出境旅客在满洲里航空口岸出境,需要先后经过检验检疫、海关、机场的分别检查,共6个检查环节。目前的做法是,海关和检验检疫在出境通道的原机检卡口均后移至机场安检通道区域内,检验检疫、海关、机场通过“一机三屏”,即三家单位从三块不同的电子屏幕共享一个X光机图像扫描结果,对于有疑点的行李物品,三家单位共同指派人员在一个工作台进行同时检查/检验检疫,并做到“一次放行”。也就意味着出境旅客只需要经过一次机检和一次人工检查就可以办完所有的通关手续,直接登机。此举将6个检查环节简化为2个,为旅客出境通关至少节省了约一半的时间。
对出境托运行李,以往是海关与机场将原共用机场的一台X光机分出的两块屏幕共享机检结果,实施的是“一机两屏”,对于有疑点的行李,海关、机场双方在一个工作台进行共同查验。而目前新模式下的通关流程有了检验检疫部门的“加盟”,实现了海关、机场和检验检疫部门的“一机三屏”,三家单位同区同时进行一次检查。
在入境人员及托运行李检查方面,原来是海关、检验检疫部门“一机两屏”合作,但查验手续是依次分别办理。在新模式下,原来的依次分别检查已经简化为两方共同监管、联合检查。
对于进出境航班的监管,目前海关、检验检疫局、边防检查站三家单位通过“一次登临查验”,即可完成对航空器和进出境物品的全部检查。
改革后,通关新模式促进口岸发展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通过“一机三屏”,场区资源和数据信息充分共享,通关流程得到极大优化,实现口岸管理部门职能优势整合,通关监管更加严密。各口岸管理部门各自优势,在物流监控管理、商品鉴定和归类及夹杂物超标认定、价格认定等方面开展互助,形成口岸管理合力,加强进出口安全联防联控。
同时,口岸通关效率显著提升,旅客通关时间成本不断降低。目前的流程减少进出境机检、人工检查累计6个通关环节,出境旅客办结出境通关时间由平均15分钟缩短至5分钟;进境旅客通关时间由平均10分钟缩减至3分钟;航空器离港时间可提前15分钟。目前的通关流程还凸显出人文关怀,例如从该口岸进出境的人员怀抱婴儿或携带幼童旅游的情况较多,该“三互”新型合作模式的建立,减少了4个通关环节,使不需托运行李的出境或进境旅客通过一个楼层即可办完手续,免去过去在两个楼层的奔波,“一次进场、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即可完成口岸通关手续,进一步提升旅客的便捷度和舒适度,赢得各界广泛赞誉。便捷、优质、规范、高效的通关服务,营造了良好的空港环境,目前满洲里西郊机场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航线开通最多,国际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机场。2016年11月份,满洲里航空港进出境旅客4174人次。
满洲里海关关长唐庆涛指出,该关将与航空口岸各联检联运部门加强合作进一步提升监管与服务效能,并将该口岸的试点经验积极推广应用到该关业务辖区其他各口岸,打造互联互动、高效便捷的“大通关”体系,为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作出更大贡献。(张洁鲁焕新)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