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丰镇市摘掉“区贫帽”乌兰察布
隆冬时节的北方,朔风正紧。几场冬雪过后,气候一日比一日寒冷。家家户户掩着门楣,生怕寒气钻进屋里……
12月6日一大早,丰镇市南城区办事处二号沟村却异常热闹。
“一会儿我们要开民主评议大会,确定今年谁退出贫困户名单。”贫困户王大山说。自去年被确立为精准扶贫对象以来,王大山受到了政府的“特殊照顾”,今年年底就能退出贫困队伍。他高兴地说:“过上好日子,马上摘帽子,生活一天比一天有希望了。”
不仅王大山,今年全丰镇市6636名贫困户都能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1.86%;今年年底丰镇市就能摘掉区级贫困县帽子,2017年再完成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从而实现百分之百脱贫。
丰镇市2773名干部全都投入到一线包扶工作中。图为包扶干部详细记录贫困户家庭经济情况。
一个贫困户一个治穷方子
2016年,丰镇市精准摸底的情况是:全市乡村人口222758人,5025户贫困户、10786名贫困人口。“2016年完成减贫3204户、6636人,摘掉‘区贫帽’,2017年全面脱贫。”乌兰察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丰镇市委书记曹思阳说,“时间紧,任务重,这就需要市委、政府和各部门全力配合,发挥‘愚公移山志’”。
依照2016年的脱贫标准线3146元,丰镇市找准了“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三项定位。并因地制宜归纳出9个办法: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产业扶贫工程、金融扶贫工程、劳务输出扶贫工程、小村整合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生态补偿脱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和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工程。贫困户符合哪种就按哪种来。
“这么多的帮扶办法,咋能不脱贫呢”。说话的是今年脱贫的郝苏利,郝苏利家住巨宝庄镇四十三号村,去年因为突发心肌梗塞,花费了6万多元,郝苏利的妻子也因白癫风病,无法从事重体力活,二女儿有过敏性哮喘,常年治疗。病痛和医药,让这个“药罐子”家庭经不起折磨。“好在政府帮了我,要不然都不知怎么办才好”。郝苏利感慨道。
“我目前跟妻子还有孩子都享受了医疗救助政策,很多医药花销都能报销,媳妇被安排在附近的绿康源生态农业公司工作,一个月赚1920元,孩子上小学每年有2190元补助;我觉着凡是有花销的,政府都替我想到了,就连住房也给我们解决了”。这两天,郝苏利就忙着收拾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给他建起的新居,连家带院100多平方米,没花一分钱,还有猪舍,过不久,政府要给他提供猪仔、牛犊发展养殖,保障年年有收入绝对不返贫。
包扶干部与村民同劳动。
只要你肯干政府就会帮到底
12月6日下午,地点仍旧定格在南城区办事处二号沟村党支部,经过一个上午的民主评议,二号沟村今年拟定退出贫困户的名单已经出炉。
贫困户李满和说起包扶干部特别感激。他说,“干部们一年多竟往我家跑,给妻子找了份村卫生员工作,协调中泰华丰提供5个猪仔搞养殖,1个猪仔700元,政府补贴600元,个人就出100元。多少年的穷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这几年猪肉行情不错,前几日家里卖掉一头猪,赚了2500元,下个月再卖掉3头,收入1万元不成问题。一下就脱贫了”。李满和的妻子郑树风乐得满脸堆笑。
数着一笔笔收入,郑树风眼眶湿润了。
“只要你肯动,政府一直都会帮你的”。
“明年还能给我猪仔?”郑树风问道。
“能,脱了贫,我们还要保证你们不返贫,只要你有意愿养猪,政府还按一个猪600元补贴你。这叫扶上马,送一程!”干部邓小丽抛出的定心丸让郑树风彻底放心了。
进了农家门只为农家人
“干部‘脱皮’换群众脱贫,干部辛苦换取贫困群众幸福。”对于李纪恒书记上任伊始考察扶贫工作时说的话,驻村第一书记温云宝深有体会。
这个41岁的丰镇市农业局后备干部从事农技指导工作20多年,凭借在农技指导上的优势,前些年在乡村推广技术就跟农民打成了一片。今年4月起担任官屯堡乡孟家营村第一书记,优势再次发挥,他卯足劲带领全村1375人发展全膜玉米种植技术,使得秋收时村民最少一亩增产300斤,尝到甜头的农民都觉着这个书记靠谱。
“所以我计划明年推行玉米与杂粮轮作耕种技术,征求意见时,大家二话没说都同意了”。温云宝清晰地认识到,“当书记跟以前不同,有政治任务,必须保障贫困户脱贫。”在这方面,他做足功夫,反复计算经济账:玉米一亩农业补贴150元,若是7亩地,就有1000左右补贴,再加上农产品收入,增收2000元不成问题,脱贫标准3146元,总体问题不大。
“周周下乡,天天想办法,有时候也觉着辛苦,可是看到工作有成就,再辛苦也觉得值了。”当了第一书记,温宝云对农村工作有了更加全新的认识。其实,岂止温云宝,丰镇市2773名干部全都投入到一线包扶工作中,正是这些包扶干部的认真负责,为丰镇市的脱贫攻坚注入强劲的活力,让今年摘“区贫帽”成为现实。(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皇甫美鲜 连慕恩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编辑:李国萍 图片由丰镇市委宣传部提供)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