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深化法治宣传教育 推进法治口岸建设进程二连浩特
近年来,二连浩特市坚持以“机制、活动、阵地、传媒、作品”五位一体建设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构建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为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构建平安和谐口岸城市,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突出机制保障 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二连浩特市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专门成立普法工作专项组,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该市坚持把“制定制度、完善制度、执行制度”作为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保障,把推动履职实践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着力点。先后制定完善了“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报告、监督监办、工作考核通报、责任公告制度、重大节日集中宣传制度;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以案释法”制度;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普法宣讲团宣讲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网络在线学法和普法考试工作制度;法治宣传文化阵地管理使用制度;普法宣传表彰奖励机制;普法工作专项组会议制度;普法工作专项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十项规范性制度。
强化部门联动 深化“法律六进”活动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二连浩特市精心组织“法在身边,法治北疆”主题实践活动,将“3·8”妇女维权月、“3·15”消费者维权月、“综治宣传月”、 “6·26”禁毒教育宣传月、“平安二连宣传月”、“法治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月等大型法治宣传活动融会于主题活动之中,形成固定法治宣传模式,确保法治宣传教育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专题。
推进法律进牧区。目前,该市格日勒敖都苏木已建成“五拉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即“五个中心”,综治维稳中心、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等与“五个示范级嘎查法务室”统一协调配合的服务系统,实现了苏木嘎查两级公共法律服务系统全覆盖。并开创了"1+X"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工作机制,精心打造了赛乌苏嘎查法治文化一条街、草原书屋等法治文化阵地,同时充分利用中蒙国际那达慕等有利时机,精心组织“谁执法,谁普法,送法下乡”活动,确保牧民群众人手一册蒙汉文版《农牧民法律知识读本》。
推进法律进社区。该市8个社区法务室、172名社区网格员法治宣传志愿者“动静结合”,将普法工作常态化。网格管理微信群全年不间断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社区居民自发组建法治文艺演出队伍,创作了一批法治文艺节目。社区法务室还针对流动人口和赴外蒙务工人员,开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提高社区重点人群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
推进法律进学校。该市政法、教育、关工委等部门制定“法律进校园”、“平安校园创建”实施方案,为16所学校配齐法治副校长和法律辅导员,成立了教育系统法治宣讲团。定期组织师生开展蒙汉双语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发放中、小学版两种《青少年法律知识手册》发放给中小学生。
推进法律进企业。该市积极推进规模以上企业聘请法律顾问工作。口岸联检单位、公安等部门通过“口岸法治边关行”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为中蒙两国贸易个体经商人员提供优质专业的法律宣传咨询服务。该市还降低法律援助受援门槛,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由低保人群扩展至低收入人群,同时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推进法律进机关、单位。该市党校把法治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总体规划,定期举办法治培训、轮训。该市国家公职人员在线学法和普法考试工作也已全面启动,全市126个单位参学,激活率100%,3169名国家公职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全部开通了“法宣在线”学员账号,参学率100%。
融入城市公共空间 拓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二连浩特市因地制宜,整合口岸城市建设公共空间资源,实现法治文化阵地“6覆盖1引领”。
该市精心打造了法治文化广场、口岸法治宣传广场、口岸经贸法治宣传阵地、法治廉政一条街等,实现了全市重点人流密集区域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并在全市8个社区等设立法治大讲堂,实现了宣讲阵地全覆盖;在文体新广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社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等设立法治阅览室、草原书屋,实现法治图书角全覆盖;该市所有苏木嘎查、社区实现了法治宣传一条街、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栏(橱窗)全覆盖;该市还在市里固定53块街路牌和公交站牌作为普法宣传点;目前,该市36个规模以上小区实现宣传栏全覆盖;同时构建了一批示范级法治文化小区、蒙汉双语模拟法庭、青少年法庭等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引领法治文化建设。该市11支法治宣传者队伍全部在内蒙古文明网实现网上注册管理。
集结多方力量 扩大法治文化辐射面积
二连浩特市大众新兴传媒普法进入了“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网络有言”的宣传工作新模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台等传统媒体主动承担公益普法责任,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以案释法”、“普法公益广告展播”等法治文化栏目家喻户晓;二连浩特市依法治市QQ群、网络在线学法和普法考试交流群、党员远程教育网、社区网格管理群、普法微信微博平台、普法校信通、活力二连、平安二连、二连政法等微信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形成网络普法集群;市内LED广告屏与出租车LED屏动静结合,定期更新普法内容。
与此同时,该市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主动搭建群众创作平台,每年坚持组织开展法治谜语、书法评比以及法治文艺节目、口岸普法吉祥物等法治文化作品征评活动。依托二连浩特市“茶叶之路”消夏文化节等大型文化节活动,在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示范小区为群众搭建展示舞台,来自各社区居民自编自演的相声小品、二人台等法治文艺精选作品争先上演。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