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区社区矫正重启矫正人员健康人生资讯

乌兰察布晚报 / / 2016-05-27 22:19

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中心的图书阅览室看书学习

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中心的图书阅览室看书学习。

常青司法所所长赵一芳正在与矫正人员谈心

常青司法所所长赵一芳正在与矫正人员谈心。

5月15日,自治区司法厅厅长周黎明、我市代市长艾丽华一行深入到集宁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参观

5月15日,自治区司法厅厅长周黎明、我市代市长艾丽华一行深入到集宁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参观。

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中心的习艺室进行公益劳动

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中心的习艺室进行公益劳动。

集宁区常青社区解除矫正的90后青年朱星星,2015年用自己打工挣的钱购买了一台装载机,如今他驾驶这台装载机揽活,每月的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日子过得日渐滋润的朱星星对记者说:“我出生11个月,母亲就因病去逝,是父亲把我拉扯大的。我从小缺乏母爱,也缺少家庭教育,一次失误,差点酿成大错,要不是赵一芳所长苦口婆心地教育和生活上的精心呵护,我就不会有今天。说实话,赵所长就是重塑我生命的母亲。”在集宁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的关怀下,像朱星星这样如凤凰涅槃获得新生的典范还有很多。

就在记者采访当天,一位解除矫正人员的父亲感激地对赵一芳所长说:“太感谢赵所长啦,我的儿子如果不是因为您,不知道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另一名瘫痪的服刑人员彭某,今年27岁,在床上躺了已经三年多,当初因盗窃罪入狱。父亲癫痫不能打工,彭某瘫痪后,家里把唯一的房子卖了给彭某看病。2015年赵一芳所长为彭某从残联争取到一辆轮椅,赵一芳说:“我就是想让彭某坐着轮椅出去晒晒太阳,并准备为他向民政、红十字会等部门跑跑,申请点手术费,最起码让他能坐起来。”

一直以来,集宁区社区矫正工作按照“集中、统一、规范、实效”的要求,将强化队伍、衔接报到、监督管理、教育培训、心理矫正、公益劳动、扶贫帮困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到今年5月,全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859人,解除矫正626人。

集宁区司法局将有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经验丰富的干警配备到社区矫正大队和基础司法所,以充实完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该局还采取审前评估与日常走访相结合,确保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精准管理。为做好审前评估工作,司法局与法院、监狱主动协调沟通,严格执行审前调查制度,规范评估机制、内容和程序。法院、监狱、原地司法所当面交接,实现无缝对接,司法所干警定期入户走访,发现情况及时处置。

为了创建管理教育平台,集宁区司法局精心打造了法制广场和法制学校两个教育基地,对矫正人员进行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近年来,通过心理辅导的矫正人员有398人次。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对有残疾的贫困矫正人员,积极协调民政与劳动就业部门,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和低保问题。还利用公益劳动所得的收益,经常对特困矫正人员给予帮助。去年,集宁区司法局补助特困人员王某1000多元。

集宁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5月15日,被作为自治区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的一个试点进行了参观。2015年,司法部吴爱英部长专程来集宁区司法局调研指导工作,对社区矫正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以充分肯定。2015年司法部授予集宁区新华街司法所全国模范司法所;常青司法所所长赵一芳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文·图/孙国俊)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